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黄金周再成“黄金粥”,全国日客流量最高超600万

2013-10-08 14:26:02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又是一年国庆长假,拥堵在高速公路的焦灼与各大旅游景点的“人山人海”,令“黄金粥”诸多的“哀”与“稠”迫人深思:无论是九寨沟的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还是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的超载奇观,皆令公众在追问景区管理能力之余达成共识:放假制度真的该调整了。

“黄金粥” 客流集中在中期爆发

这个十一黄金周,“拥堵”、“滞留”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走哪堵哪”的吐槽捧红了“黄金粥”、“密集恐惧症”等一系列网络热词。

统计发现,国庆期间,全国每日出游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其中3日、4日、5日最为拥堵,日客流量超过600万人,长假患了“密集综合征”。

九寨沟游客滞留、香格里拉导游恐吓游客、少林寺一炷香6000元……随着游客人数的激增,长假“密集综合征”的“并发症”也集中曝光。

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曝光的旅游事件中不文明行为最常见,大理、海螺沟等4地突发事件发生最多,而出行拥堵带来的不便最糟心。

雾霾 治理污染迫在眉睫

整个国庆假期,京津冀区域及中原地带被雾霾困扰,北京地区仅有两日晴好天气。游客纷纷吐槽,在首都望不见故宫全景,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只剩轮廓,城市一片模糊。中央气象台播报显示,4日起京津冀等地出现的新一轮重度雾霾,预计将持续至8日。

长假期间,北京市区机动车行驶减量,部分工厂也已停工,为何雾霾依旧严重?气象专家指出,此轮雾霾天气诱因在于持续性静稳天气,而雾霾频发的真正根源则在于污染排放超过承载力。建议从控制环首都区域的燃煤污染和机动车污染入手,坚持环境优先发展方针,强化污染物协同减排。

“红色炸弹” 网友调侃时间、金钱“双超重”

“十一”长假,是我国传统的婚宴井喷期,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意味着婚礼请帖扎堆飞来,这些“红色罚单”“红色炸弹”迫使人们长假期间的时间、金钱“双超重”,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是一个结婚讨债、已婚还债、未婚负债的长假。

虽然觉得负担过重,但碍于面子,多数收到请帖的人还是会从众随出一份大礼。对此,专家认为,近年随礼数额日益膨胀,礼金已远远超越情意本身,让红包变了味,人情反而成了债。这背后凸显的是攀比心理、补偿心理及从众心理。建议随礼应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与其给出超出自身能力的礼金,不妨选择一份富含心意的礼物,正所谓“礼轻情意重”。

专家建议

放弃挪假 用自选出游缓堵

曾经万众期待的黄金周,如今变成了“不出游遗憾、出游就会堵心”的纠结假期。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黄金周出游更加舒心呢?

多方治堵 采取门票预约制

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研究会会长杨富斌建议:要治理假期拥堵现象,必须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方共同努力。政府旅游、交通、新闻宣传等部门,要提前做好信息发布,公布各条公路出行信息和限制措施。今年中秋节前,北京各大媒体预测北京市内严重拥堵,结果大家纷纷避开高峰,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全国有数万家景区,真正火爆的也就那么一百来家,因为它们最具全国性价值、最具观光价值、最具独特性。解决这些景区拥堵的问题,是个系统化的工程。

景区限流不符合游客利益。建议以疏导为主,逐步试行门票预约制。一些热门景区比如九寨沟,淡季游客预约门票可以获得适当的折扣优惠,旺季预约门票可以享受专用通道优先入场等。预约制可以让景区提前掌握当天大体的游客数量,如果预约人多,可以提前做应急预案,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放弃挪假 让劳动者自己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就像每天有早晚高峰一样,黄金周出游出现拥堵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此要求废除黄金周,这不符合广大游客利益。

至于带薪休假,如果强制实施,其贯彻和执行都会被打折扣。目前解决拥堵最好的办法是增加黄金周数量,比如可以将原本的五一黄金周恢复。

小长假的调休模式个人不太赞同,它并没有让大众获得更长的假期,反倒弄乱了工作的节奏。像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完全可以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原则上不调休,形成固定、可预期的小连休。这样既能保证传统节日可以处于休假状态,又不至于因为频繁的双休日调休严重打乱生活与工作节奏。

北京市律师协会侵权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聪认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证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旅游消费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黄金周拥堵。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落实带薪休假的同时,最好放弃现有的挪假制度,各种节假日严格按照法定时间执行,劳动者可以根据节假日的分布,自行决定带薪休假的安排,通过将自己的带薪休假补充节假日的方式,自己创造需要的长假。

【相关链接】

中国客“游出”英国黄金周

人均消费8000英镑

在中国的国庆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或是边审视名牌皮包边浏览存在iPhone上的购物清单,或是和来自中国的店员用普通话讨论最新款的香水,连商店的橱窗上也贴出了用中文写的打折海报。

英国媒体称,十一期间,伦敦的街头突然多了许多来度“黄金周”的中国游客,他们大多年轻而且富有,花起钱来“毫不心疼”。

中国游客们最喜欢购买的是手袋、皮鞋、手表、贵重摆设等。据英国最新的一个调查显示,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英国购买8000英镑,约合人民币78354元的商品。中国人的消费力连中东“土豪”都相形见绌。

伦敦最繁忙的商业街上除了中国游客陡增之外,连中文的普及率也大幅上升,很多店员都会说中文,商店里的海报也用中文书写。

著名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除了接受中国的银联卡之外,还特意配了40位中文翻译随时提供服务。哈罗兹百货公司更是配了100名中文翻译。

《每日邮报》称,中国游客和来自中东的客人一样富有,但和那些开着法拉利堵塞街道的中东“土豪”不同的是,中国人更安静、更有礼貌。

“中国人一般会提着‘战利品’袋子去坐地铁,甚至还会把座位让给更有需要的乘客。中国游客下榻的酒店一般也是不太知名的,但这些酒店愿意提供中式早餐。”

此外,中国游客还青睐打折的奢侈品,为此,提供名品折扣的比斯特购物村成了中国游客的必到之地。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彤】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