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石家庄的“老字号”

康宁药房

康宁药房石家庄市区店位置

    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路的“康宁药房”,是石家庄的“老字号”药房之一,它的前身是解放前创立的、曾经远近闻名的 “普惠大药房”。

    普惠大药房于1926年春初开业,经理何轶尘、副经理何子丰,经营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计有三十年的历史。

    普惠药房创始人何轶尘,原籍河北省正定县南高家营村人。从私塾考入正定县第七中学第一期免费就读。毕业后又考入日本人在天津举办的第一期军医大学,时间是在民国初期,主要是研究火药科目,毕业后就参加了北洋直系军阀第一师蔡成勋部队当司药官,蔡曾授予何轶尘二等文虎章、六等司药证。当时军阀混战,蔡成勋部后在江西被方本仁击溃,何轶尘即携家属返回原籍正定县南高家营村。由于何轶尘从事医药事业有年,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原籍后,即与多年在一起有“总角之好”的宗侄何子丰研究规划,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共集资现大洋二千元,在石家庄同乐街(即现在的民族街),东头路南开创了普惠大药房。这是石家庄由内行人创办比较正规的第一家药房。

    何轶尘原为药剂师,当时他感到农村缺医少药,于是便精心研制西药小成药,在华北区推广,此举是西药业一个起步,也是西药业在广大农村一个创举。

    药房是合资企业,资金当时为银洋二千元。其股东计有何轶尘、魏敬宇、李敬轩、何子丰、李××等人组成,并订立了股东会议制度。

    经营内容:主要为西药。如西药原料,中外驰名的丸散膏丹,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各种注射剂及酊水等五大类。并自制西药小成药六十余种。其货源大部由上海、天津采购、少数直接向外商订购、药品齐全,应有尽有。

    生意经营规模,以零售兼批发,设前店后厂,自制成药。面向厂矿企业、医院诊所和广大农村。除销华北地区外,还远销东北、新疆、西藏、广东等少数地区。并设立太原、安国、辛集、邢台四个分号。每个分号设主任一人,业务员一、二人。在邯郸以凌云药房为主设经销处,专为推销自制的成药。部分县及村镇的中药铺,都作为自制成药的代销处。每种成药都印有标价,按标价出售。帐目结算分为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预算,年终总结算。按标价销售药款达百元以上为五扣;不足者为六扣。安国县以每年四月、十月两个庙会期结算。未销售的作为下年度再算。

    普惠药房自制成药采用袋装,计有感冒奇效散、立止腹疼散、提补止泻散等六十余种。以“人心”作为商标,已有二十余种在当时南京政府注册。成药的优点是:价钱便宜、服用方便、效果显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总之,普惠药房新制的成药,在华北地区广为推销是一个创举,这就为西药在广大农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西药创办难。凡是每一件新事物的起步与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西药方面。当时,农民对于西药,基本上没有认识,再加上多年来外国帝国主义者欺压中国人民的历史原因,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五口通商,割地赔款等等,中国人民是记忆犹新的。听说是西药,就有一种反感。农民们说:“外国人没有好心眼,吃了西药就会断了后”。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在开始创办西药是有很大困难的。如:在祁州(安国)庙会上,就有不少的中药商,听说是推销西药,根本就不让我们的推销员进他们的下处(即住处),有的即不理睬你,更有甚者,就把你轰出去。我们的推销员在农村推销时,当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反映,这说明推行一个新事物是何等的艰难啊!

    普惠药房于1926年开业时,是药房兼治疗。经理,副经理都兼治疗工作,并聘请何歧山医师协助,有店员四人维持业务。经过二、三年之后,少有基础,何轶尘放弃了治疗工作,专门从事成药研究,面向广大农村。这一转变,不仅营业得到发展,而西药在农村也逐步推销开来。首先以近郊区、县及祁州药材药铺集中地为对象。逐步推广到华北广大农村和县城。由于生产销路不断扩大,取消了治疗,改为前店后厂。

    “七七”事变前夕,增添了制片设备,制造几种片剂如阿斯匹林片,苏打片等等,深受群众欢迎。开始时各代销处都是免费赠送让其创牌推销,各代销处非常满意。不论是代销成品,或是现购自制成品,如有残破的、潮湿的,一律更换新成品。以维护药房信誉,使推销者不受丝毫损失,双方都有效益。这就为普惠药房的自制成品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

    何轶尘为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将原料性质,按英文字头如ABC等书写成册,简要说明药性,内服、外用,用量、谨记等。并为每个职工购买了初中英文读本,在业余时间定期上课学习,以使职工提高经营西药的文化素质。他还提倡职工每日早晨到野外进行体育锻炼。当时职工们称他为好经理。

    普惠药房业务发展最好时期是“七七”事变前夕,当时业务人员包括外地四个分号,计有十五、六人,制药工人有四十人,总共达五十余人。每日业务、生产十分繁忙,更由于代销处多,客人往来不断,少时有一、二个客人,多时达七、八个客人。不论大小客商,一般都吃住在药房,就是各县镇小医院的采购员,凡熟悉者都视为宾客,给予热情地招待。这是普惠药房繁荣昌盛时期。

    普惠药房的规章制度。何轶尘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又是军队出身,社会交际较广,较为开明,这和传统的商业规章,少有不同。工资福利待遇,在当时物价稳定的条件下,经理月工资十五元,副经理月工资十元,职工最高月工资五元,学徒工无工资,每年年终赠给,第一年五元,第二年八元,第三年为十元多些,三年为满,作为正式职工。职工吃住都在药房,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职工大部分是本地人,三、四个月可请假探亲三、五天,特殊情况例外。凡是职工家属来者,吃住方面企业适当照顾。职工每月理发、洗澡各两次,由企业负责。由于普惠药房经常与外国商人来往,衣着样式与旧商人不同,光头少,蓄发的多。因而当时商人们说:“洋药房,有洋气”。

    “七七"事变后,华北人民遭到极大的灾难,自然普惠药房也不例外。尤其是自制成药都是代销品,发往各代销点价值数万元的药品,除极少数付款外,绝大多数已无有指望,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在日本军侵入石家庄的前夕,何轶尘看到形势不好,开了一个全体职工大会,阐明局势。并提出每人付给二、三十元的遣散费遣返回乡,各谋生路,只留二人看守。同时,将原料及贵重药品成装了数十箱运往井陉矿区亲友处,随后职工各奔前程。何轶尘偕同全家老小,逃往井陉避难。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太原后,何轶尘由井陉回到石家庄。此时,有数名职工回来,于是派人到井陉将所存的药品运回,用仅仅保存的这些商品维持营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这样在日本鬼子铁蹄之下,提心吊胆维持生活。只要是夜里听到皮鞋声响,人们就心神不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39年春节前夕,大祸临头,日本宪兵队以供给八路军药品为借口,先后将主要负责人抓到宪兵队,有何轶尘、李瑞峰、刘香久、丁廷珍、李守义共五人,还有来石办事的束鹿县玉盛居乔掌柜。这些受难者惨遭酷刑。如灌凉水,汽油烧,棍子打、铁条烫等等。经过四十五天的折磨,才得以死里逃生。事因是:石家庄被日寇占领以后,束鹿县辛集乃解放区,辛集分号未撤销,当时八路军领导吕正操、杨秀峰与分号联系,需要大批药品.并捎来药品名单。经理何轶尘说了“抗日救国,匹夫有责",决定将所需的药品用小车如数运去。事情泄露后,何轶尘将分号撤回。再没有与八路军联系,这是事实。在此期间,普惠药房又失火,并将在企业的职工们全部扣压在警察局,药房也被封了门。事件发生后多方托人花钱,才幸免于难。旧历腊月二十三日全体人员才被释放出来。使人们感到幸运的是过年能够和家人团聚。

    普惠药房人事变化,共有三次。一是1932年经理何轶尘与副经理何子丰相互争权夺势。何子丰认为大部职工是自己的亲信,想把何轶尘排挤出去,事被泄露后,何轶尘不动声色,但在暗中与股东商议,揭穿何子丰的阴谋,突然召集了股东会议,会议上果断地将何子丰及其亲信七、八人全部开除。其二是1939年年终,全体职工有的从宪兵队,有的从警察局刚释放出来,何轶尘即借口生意无法经营,将有功劳的职工辞退,其余大部职工认为这些人刚从宪兵队出来,身体尚未恢复,这样做于理情不合,极为不平,于是也弃职不干了,他们都愿与李瑞峰等同甘共苦。另行组织企业,这次仅剩下二、三个学徒工。再次是1945年何轶尘借口物价上涨没有盈余不分红,劳资矛盾尖锐、直至决裂,全体职工辞职。后面两次事态比较严重,致使普惠药房的生产经营形成瘫痪状态。

    普惠药房资金性质的变化。普惠药房原来是合资企业。1932年何子丰被开除,清退了股金。之后,何轶尘想把企业成为个人独资,所以他历年间陆续将他人的股金,退还了各个股东,最后他的目的实现,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企业。

    何轶尘经理在企业内,对职工生活上不拘小节,但在大的方面是极为重视。比如,年终结算时盘点货物打厚成的做法是:无论是原料还是外来成品,按来价一律六扣,自制成药按倒四六计算,然后再按倒二八计算。每价值一角钱的商品,左折右扣只剩几匣钱,厚成之大可想而知。分红是三年一次。比例为80%为资本所有,20%为经理和职工所有。在经理和职工应分的20%当中经理又占18%,这样除经理外的职工仅占20%的十分之一,这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1945年普惠药房聘请了王昆山为营业主任。他到企业后,领导有方,充分发挥了经营管理上的技能,为企业兴旺发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为企业的前途和发展,建议迁往中山路,经何轶尘经理审时度势,权衡企业实力,采纳了他的建议,迁到中山路继续经营。

    1947年石市解放后,普惠药房在党和国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指引下,积极生产经营,使企业得到发展与繁荣。普惠药房在解放后数年间,对工商联组织一切政治活动,都是由营业主任王昆山参加,回企业后及时向经理何轶尘传达贯彻。何也因此认识到企业的前途,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于1956年年初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时,与全市工商业者一道参加了公私合营。国家对企业的全体职工都予以适当安排。当时经理何轶尘已年过七十高龄,作为医药业董事,每月发给五十元的车马费,得到很好的照顾,这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是仅有的一例。

    普惠药房的名称,在文革期间改为东方红药房,之后,又改为康宁药房一直延续到现在。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吴潇】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