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助力 大运河保护申遗中的河北智慧

大运河流经我省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为燕赵大地留下了辉煌诗篇。近年来,为积极参与和推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全力配合全国政协组织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调研及研讨活动,并组织委员多方开展调研,积极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建言献策。

大运河河北段近600公里,发现文物遗存325处

我省境内大运河的历史肇始于东汉末年,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汇处——— 杨洼闸,南至邢台市临西县尖塚,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总长近600公里,约占整个大运河的三分之一。大运河造福着流域沿岸1000余万人口,不仅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运输、旅游等多种经济效益,而且蕴育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

2006年,我省率先启动了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共发现衙署、桥梁、船闸、古街道等文物遗存325处。沿运河分布的重要遗产点有:红庙金门闸、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捷地分洪闸、东光码头沉船遗址、华家口夯土险工、郑口挑水坝、清河油坊码头、大名府故城、泊头清真寺等。

政协智慧助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

自2006年由全国政协呼吁并启动运河申遗工程,沿运河省市的各级政协,在全国政协的牵头下,成为申遗的重要力量。

2006年5月13日,全国政协大运河考察团第一次到我省对北方运河遗存进行摸底。针对我省运河申遗存在的尴尬问题,随同考察的省政协有关人员,吁请国家和社会就如何正确处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尽快在全国达成共识,编制规划并采取切实行动,引起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

在2007年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袁树峰、莘亦宾两位委员提交提案呼吁:尽快组建大运河保护协调机构,具体研究制订保护规划及相应规定措施;把大运河保护与水利设施建设、城区规划建设、公路交通、绿化、环保、文物管理等结合起来,并加强沿运河省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此外,两位委员建议,大运河保护不是花巨资搞运河大改观,要力求保存其本真面貌。

为了进一步做好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建言献策工作,2009年3月中下旬,省政协文史委在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的带领下,组织有关专家和委员先后到浙江、江苏两省八市的大运河沿线城市调研,为做好我省运河申遗工作广纳他山之石。当年11月中旬,省政协再次组织委员和专家,就我省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深入到廊坊、沧州和衡水市进行实地考察。

2010年1月,省政协文史委将一份凝结了我省沿运河各级政协多年调研成果的大会发言《进一步加强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报》提交给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赵彤】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