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游记:走进王家大院 “窥视”王字密码

 

 

 

建造“九间”的风险

九间楼是王家大院内最高主体建筑,楼高约10米。与五间楼一样,九间楼所在的大院称为九间楼院。

要说九间楼院,在整个王家大院中地位不只是最高,而且是以它为轴,再向四周扩建,最后呈上院、下院、中院的格局。中院就是九间楼院。

与上院、下院建于民国时期不同的是,中院建于晚清。“最早能推算到道光十年以后。”王耀书说。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在老鸦峪村有一块碑,这块碑上记载了村子曾在道光十年又四月二十二日酉时地震,“庙宇、桥梁、房屋一概倾塌”。因此这处院最早只能建于道光十年,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在封建社会,对建筑的等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建造正房为“五间楼”的大院已是颇具规模。比如晋宅名院中乔家、渠家、曹家以及王家这4个大院,正房楼高虽2至4层不等,但都不超过5间。一楼多户,也能看出王家大院在建筑上与晋宅的相似。

赵立春说:“‘九’是建筑的最高等级,是只有皇宫内廷才可以使用的建筑数字。”难道,住在老鸦峪这个偏僻乡村的王家,建成这座“九间楼”的大院,就不担心“犯上”吗?

耍了个小伎俩

事实上,王家人知道建造这“九间楼”的风险。不过,王兆祥巧妙通过在屋后立垂柱和屋前盖厢房,使人们从这两个角度看去,“九间”被巧妙地分割成5+4间。而当你走上楼去,屋内也是7扇窗户、2扇门,并非“九间”。据说,后来官府也派人下来察看九间楼,但是“他,王兆祥就是耍了这么个小聪明,相安无事。”

齐瑞普说:“这也从侧面看出,晚清时期,皇权的威慑在民间已不是那么重了。”

然而,九间楼的落成,不过是王兆祥建造大院的一小步,按照他的想法,以九间楼为正房,前面建造的新宅院,最终可以让王家大院形成“九门相照”。“九门相照”是过去大家族建大院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建筑风格,为的是“讲排场”。先建位于一条直线的“一进四”院,这样打开每处院的大门、后门,站在一进院门外可以直接看到正房。

他离自己“九门相照”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可以说实现了“八门相照”,但是那一扇门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王兆祥有生之年没有实现,他的子孙后代也没有实现。这一扇门成了王家的一个遗憾,也是王家大院的一个遗憾。造成这个遗憾的,可以说是一家“最牛的钉子户”。

十乡不换的土地

王家大院的第三处院后有一户贫民家的房子。王家要想实现“九门相照”就必须在这块土地上建造房屋。于是,王家请人来到这家贫民说合,希望能将土地卖给王家。

由于平日早就看不惯王家人财大气粗,所以这家人并不买王家的账,还说,若买可以,你王家人把地买到哪里,就用元宝铺到哪。没想到,王家人说,好,没问题,你要铺一层还是双层。这句话激怒了这家人,于是说,你王家人就是用十个乡的财富,我也不会把这块土地换给你。此后,王兆祥有了“十乡换”的绰号。至今,村民还能指出这块“十乡不换”的民宅。

虽未完成“九门相照”,然而后人以九间楼为轴建造的上、下院,令王家大院从高处俯瞰形似一个“王”字。无独有偶,晋宅王家大院,也是一个“王”字。赵立春说:“这个‘王’字既是姓名号,暗地里还有更深的文化含义。”山西民俗专家在解释晋宅王家“王”字形建筑格局时说,符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论。“由此可见,王家姓氏与儒家思想在大院中的巧妙糅合。”赵立春说。

 

【责任编辑:赵彤】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