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走一段山海关古道,听一听长城背后的故事

2020-08-12 12:08: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长城内外,燕山太行,风景如画

家乡的美景近在身边

疫情过后

让久“宅”的我们走出家门

放飞心情、拥抱自然

“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

大家好

这里是“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系列节目

一起探寻河北美景,讲述河北故事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名牌导游于金玉走进古城山海关

参观六百年城砖壁垒

回忘历史朝代变迁

听一听关城背景之下的封建王朝家国故事

名牌导游 于金玉

点击收听《山海关长城背后的故事》

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



众所周知,山海关长城为明代所建,而大明王朝则是推翻了蒙古贵族所统治的元朝而建国安邦的。蒙古王朝的政权被推翻后,残余军事势力退居漠北散落分布,不断骚扰威胁着大明王朝的边境安全。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明代的开创者朱元璋,毅然下令:“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初,派出开国大将军徐达来到山海关建关设卫,并于同年十二月设立了军事建制山海卫。可以说,从山海关建关设卫那时起,这里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严密的军事布局,不可替代的防御地位,而成为了万里长城的众关之首。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其向后逶迤延展的不仅仅是直到甘肃到嘉峪关的万里城墙,同时更见证了元、明、清三朝的兴衰更替,期间既有政权争夺的家国仇怨,也有百姓谋生的儿女情长。

山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江苏南京,坐拥“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粮仓并不能让他安心坐稳政权,因为蒙古的残余势力从未停止对其边疆的威胁,在外患侵扰常态化的局面下,大明王朝历经了两代皇帝。直到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力排众议完成了迁都北京的壮举,促使大明王朝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特别是军事指挥中心彻底北移,并配合以山海关为起点的长城防御优势才真正夯实稳固了大明王朝的政权,从而开创了永乐盛世。在永乐大帝当政之下,山海关的关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姿态,彻底阻断了关外蒙古族残余势力反扑中原的梦想。


但是到了明朝晚期,朝廷统治日益腐朽没落,而关外除了前朝的仇家,蒙古族的军事势力以外,另有一支新的族权势力不断壮大,这就是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领导之下的满清势力。但无论是曾经的蒙古铁骑,还是新生的满清政权,都被山海关的锁钥之姿,阻拦着入主中原的梦想。

改变中国历史的山海关之战


明朝末年,朝庭统治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对外,满蒙势力日渐强大,在关外对中原虎视眈眈;对内,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朝廷镇压应接不暇。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覆亡。此时大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外威远城,成为了明朝最后一支残余的军事势力,明朝灭亡了,但是大汉的中原还在,无奈因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引发的这个明代戍边将领的冲冠之怒,从而让其放弃了对山海关这个金汤之固的城池守卫。甲申之战,吴三桂联合关外的满清将领多尔衮,以少胜多击溃了李自成的征讨大军,战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东城门引清入关,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再次开启了少数民族作为统治阶级的时代。一首《圆圆曲》,“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结束了山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如金汤不可破的神话,开启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篇章。“两京”指的是清军入关前距离山海关400公里的的盛京,也就是今天是沈阳,以及入关后距离山海关300公里的的北京城。


金戈铁马,朝代变迁,山海关在战争的的洗礼下见证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同时也凝聚着黎民百姓的家国情怀。清朝纳兰性德随康熙出关祭祖写下了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再到后来清末开始的浩浩荡荡的闯关东浪潮,关城内外故园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唯有历经风雨的这六百年城关,“朝京”“迎旭”保持着不变的姿态,承载着厚重的过往默然展示在我们面前。

(部分图片转自河北旅游资讯网)

责任编辑:杜船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