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逛逛各地老字号元宵 教您“闹”元宵

 

 

正月十五这天,民间一般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即“汤圆”,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圆形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吃元宵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除了闹花灯,吃元宵这种最为普通常规的活动外,石家庄这一带的百姓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当然石家庄郊县在元宵节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栾城的“七巧灯”、赞皇“拉碌碡”、晋州“官伞”、灵寿慈峪镇散腊会、深泽高跷秧歌等。

  -栾城“七巧灯”

  “正月十五进了城,姐妹二人逛花灯,通红的蔓菁灯,带缨的萝卜灯,弓腰的虾米灯,亮盖的蛤蜊灯,溜圆的西瓜灯,张嘴的鲤鱼灯,八条腿的螃蟹灯,空中悬的大云灯,手里拿的大提灯,马路上跑的竹马灯,舞台上跳的荷花灯,广场上舞的是七巧灯……”

  这首河北民歌《大逛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两个农村姑娘元宵节进城看花灯的情景。其中提到的“七巧灯”是冀中一带城镇农村灯会中常见的,以栾城县和景县的“七巧灯”最佳。

  -赞皇“拉碌碡”

  “拉碌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在元宵节表演,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音乐浑厚粗犷。欢快的舞步,活泼、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拉碌碡”流传于赞皇县槐河两岸广大农村。它动作简练,风格古朴,是道具性数板加舞蹈的表演形式,是自娱性很强的广场艺术。

  “拉碌碡”由四男一女表演。四男中一名扮老翁,身担花篮,叫做“担花篮”;一扮公子,左手执扇,右手执鸟笼子,叫做“执鸟笼”;一扮武丑,左手执碌碡绳,右手甩大鞭,叫做“甩大鞭”;一扮丑,肩扛闯铃,叫做“扛闯铃”;一女扮彩旦,右手执彩巾,身拉碌碡,叫做“拉碌碡”。表演时各角色相互配合,并与观众交流嬉戏,呈现出一种轻快、活泼、风趣的气氛。

  -晋州“官伞”

  在晋州当地,民间办喜事也多邀请官伞表演祝贺。官伞表演以舞组为基础,一般情况下两至三个为一组。二人组由一男一女组成,三人组为两女一男组成。男执伞,女右手执扇,左手执手绢。表演时无统一队形,表演人数无统一规定,表演上无固定程式。它的装扮多为戏曲中小生小旦的装束。也有的扮成青年男女、老头老婆,还有的扮成和尚道士。如何装扮全由舞者之意,随意性很大。

  “官伞”流传于晋州的故城、槐树、东宿及城关一带。“官伞”的表演活动多在元宵节期间,规模较大,往往由几十个舞组组成一个表演队。

  表演时由锣鼓打开场子。会头出场自报村名、姓名。并念白叫板:“左手执伞,右手叉腰,脚跟提起,咱们跳起来呀!”接着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几十个舞组亮相表演。表演时看哪个队吸引观众多,赢得的喝彩多,谁就是胜者。这种表演形式带有一种很强的比赛性。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赵彤】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