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正是扬帆时——河北旅游业跨越发展之路(上)

北戴河海滨

增加投入 狠抓项目

初步形成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

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河北编制实施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休闲度假基地总体规划》、《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基地总体规划》和《河北省红色旅游(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部综合或专项规划。联合京津及有关省市共同编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京杭大运河国家旅游线路规划》、《泛金海湖京津冀金三角旅游规划》、《北京—河北拒马河峡谷旅游区规划》和《华北东北红色旅游规划》、《张家口—北京西部休闲旅游发展规划》,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大区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保定涞—易—涞旅游区、廊坊市北三县商务休闲区、大西柏坡景区等环首都七大产业聚集区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依托特色资源,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战略性、结构性的现代休闲度假类新项目,全省旅游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十一五”以来,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完成近千亿元。去年,全省新开工项目132个,竣工项目102个,改造提升项目226个,完成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77.78%。今年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255.8亿元,同比增长20.8%。50多个结构性、战略性重点项目投入使用。

在工作中,一是坚持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为项目单位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加强项目调度,坚持一月一统计、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调度制度,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省旅游重点项目调度会,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进度,确保质量。三是坚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四是积极探索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扶持。以上措施,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目前,在环京津地区已建成20多处滑雪场和近40处温泉度假村,推出了《康熙大典》、《印象野三坡》、《海上生明月》等一批大型实景旅游文艺演出。全省项目总规模和单体规模创历史新高,目前旅游总投资规模近80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6个,50亿元以上项目52个,重点现代休闲度假类项目近250个,占重点项目的八成多。全省初步形成了观光与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避暑山庄

创新体制 完善机制

旅游改革开放成为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全省各市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大西柏坡、大避暑山庄、大白洋淀、大清东陵、大山海关等发展格局。秦皇岛被列为全国首批四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制定出台了《秦皇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秦皇岛市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目前已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报省政府研究审定。

重点抓好以北戴河新区为试点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专项改革,以坝上森林草原为试点的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区专项改革,以保定为试点的低碳旅游实验区专项改革,通过试点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针对不同景区,区别对待,采取转让、租赁、委托经营以及政府参股、管理公司经营等方式推进景区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

引进10余家旅游品牌集团,20多个国家(地区)的投资商、10余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河北旅游业。特别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省内大型企业也把旅游作为投资热点,省建投集团、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新奥集团等都已成为河北旅游市场的投资主体。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省旅游局先后与中国银行河北分行签订了200亿元授信额度的协议,与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会同省国资委,整合全省优质旅游资源,加快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省级旅游集团,提高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

紧密围绕全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旅游优势,促进产业融合,与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国资委、中国移动等部门或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体育旅游和科技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不断增强旅游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创建了迁安、涉县、围场等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1家全省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钢等8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着力完善省内大型商品集散地旅游功能,保定白沟箱包城、服装城和辛集国际皮革城创建成为国家3A或4A级购物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赵彤】

分享到: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