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美文欣赏|杭州西湖如镜 ——自然、历史、江山、民心之镜

2023-10-07 18:11: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金秋十月,我来到杭州西湖游览。临近正午雨刚停,太阳没有出来,雨水冲洗过后的空气湿润清新,沁人肺腑,真有一股爽气扑到脸上。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西子湖娇羞地依偎在南屏山、宝石山等群山的环抱中,宛若仙女出浴,秀丽清雅。那漾漾的柔波在苍翠群山映衬下,是那样的恬静、温婉,正如一面“未磨”之镜。难怪白居易诗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自然之镜

我从西湖南岸夕照山开始游览。登上山顶的雷峰塔,西湖美景一览无余,令人快意非凡,真可谓“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但见白堤、苏堤安卧在湖面上,宛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秀美的修眉。白堤和苏堤合围的部分是开阔的外湖。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堆三岛仿佛三颗“青螺”镶嵌在“白银盘”里。在小瀛洲岛附近湖上有三座小石塔,中秋时节呈现“三潭印月”景观。湖心亭上有乾隆题写“虫二”碑,“虫二”是“風月”两字去掉外边,寓意“水天一色,风月无边”。阮公堆是清代浙江巡抚阮元主持西湖疏浚时,以湖中淤泥堆筑而成的人工岛。

饱餍西湖全景后,我挥别了雷峰塔,沿着苏堤从南往北漫步。此堤是苏轼清理西湖用淤泥堆造而成。我沿着苏堤走走停停,不时驻足欣赏,过了映波桥、锁澜桥,站在苏堤上向西望去,对岸杨公堤掩映在垂柳中,依稀可见。杨公堤来历不寻常。元代统治者对西湖废而不治,任由豪强占湖为田,到明代初年西湖几近泯灭。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上书朝廷请求疏浚西湖。他挖除豪强所占田亩,并用所挖的淤泥堆成一道堤坝,故得名杨公堤。

视野越过杨公堤再往西,极目远眺,三台山、天竺山等群山逶迤,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浅绿、碧绿、墨绿、黄绿、湛绿相杂,满目苍翠,层林尽染,为西湖涂抹出浓郁的秋色。正所谓“浮空积翠如云烟”。

过了苏堤上的东浦桥,东侧水域为岳湖,因靠近岳庙而得名。湖面遍植荷花,这便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荷风”。相传宋代这里有一座酿酒坊,取金涧溪水酿曲酒,附近荷塘种有荷花,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散飘漾,沁人心脾。如今“曲院”不见了,只见荷叶田田,菡萏妖娆。造型各异的小桥跨卧在莲叶铺成的绿毯上,风姿绰约,氤氲着荷叶的清俊之气。眼前这雨后的荷塘确有“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境。

历史之镜

暮色时分,我行至苏堤北端的岳庙。它背依栖霞岭,南临岳湖。壮怀激烈的一代名将岳飞长眠于此。尽管他壮志未酬,但他精忠报国的气节万古流芳。从岳庙向东,我走到孤山岛,路边一块墓碑映入眼帘。碑上刻有“鉴湖女侠”四个大字,原来是秋瑾之墓。这令我想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迈誓言。西湖因归葬这些英雄而平添几分凝重。夜幕降临,华灯映水泛着点点金光。恍惚间我穿越时空,历史兴衰和世事沧桑浮上心头。

空灵清澈的西湖不单是自然之镜,倒映出亭台楼阁,更是历史之镜,折射出历代人物功过是非。从“绿杨阴里白沙堤”到“淡抹浓妆总相宜”,西湖自古就是江南风光的典范,她那晴光雨色的万种风情,吸引历代无数的帝王将相,从而演绎出一幕幕王朝兴衰的史诗。宋徽宗因痴迷园林在杭州设“造作局”收集民间奇石,大搞“花石纲”,运往开封营造艮岳,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在“靖康之变”中当了亡国奴。南宋当权者偏安杭州,忘记了国耻家仇,纵情美景、美酒和美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自古英雄甘迷醉,帝王焉鼓向北心。”“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等诗句都是对当权者文恬武嬉、沉湎享乐的写照。南宋权臣贾似道在西湖兴建“后乐园”,占尽胜景。时人称为“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些醉生梦死的当权者只顾贪图风花雪月,忘记了富国强兵的使命,最终留下“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历史叹息。斗转星移,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迷恋上西湖,回京后大兴土木,修建圆明园,将“西湖十景”移植到圆明园中。可谓“聚天下之财,赡一人之欲”。他沉醉于风月不思进取,坐失了工业革命良机。而那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他身后六十一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成为屈辱的见证。

艮岳、后乐园、圆明园都是统治者醉心山水、耽于享乐的产物。但将王朝覆灭归罪于这些园林,与“红颜祸水”的持论逻辑如出一辙,有失公允。为政者的“欲”才是真正的“祸水”。古人云“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追求安逸享乐的欲望如同西湖的淤泥需要经常清除,一旦任其淤积,导致精神懈怠、民心尽失,最终落得金瓯堕毁、山河易主的下场。

览今照古,居安思危,我们要避免重蹈“前车之鉴”,坚决防范和纠治享乐主义。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的“乱花”中“迷眼”,在阿谀谄媚的“暖风”中“熏醉”,在灯红酒绿中忘记了初心,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声色犬马中滋生了心贼。心境要想保持像西湖那样澄明、纯澈,就要经常清除心中“淤泥”,使心不为“金钱、名利、享乐”等外物所役。因此需要我们在内心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白堤、苏堤、杨公堤是有形的,而内心之堤是无形的。这个内心之堤是靠党性修养来构筑的。“加固”它的方法是经常进行党性剖析和自我批评,用理想信念固本培元,涵养浩然正气。

江山之镜

夜色已深,我继续在孤山岛向东行,一路漫步、一路思索。西湖也是江山如画的生动体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何人能成为江山之主?不觉间,我行至望月亭,这里背依孤山,面临外湖,是著名的“平湖秋月”景点。我站在亭边纵目远眺,但见皓月当空,夜色如洗,湖面笼罩着一层薄雾,南岸雷峰塔的璀璨灯光与天上皎洁明月交相辉映,宛如仙境,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我闭目澄心,思绪漂浮于天人之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明月可曾是苏轼在赤壁的所见。“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认为清风与明月是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人并不只限于身躯,应当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仰天俯地,以天地为“大我”,得万物精华。只有看开个人得失,摆脱世俗功利之心,清风明月的胜景才能纷涌入心。

与那些自认为江山之主的帝王不同,苏轼认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即便身处高位的帝王将相,若没有内心修为,贪图享乐,只能把江山拱手送人。他们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而已。不知不觉我来到孤山岛的“六一泉”。杭州知州苏轼为纪念欧阳修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并在《六一泉铭》中写道“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只有“能文者”才能领略江山之胜,西湖的美早已为欧阳修所领略,并诉诸挥洒自如、酣畅淋漓的文辞。其中“文”的意蕴耐人寻味。《国语·周语》中说“文者,德之总名也。”“文”与内心道德品质相关,是一种内在修养,正所谓“文者气之所形”。“能文者”不单是文学功底深厚的人,更是具有浩然正气的人。“淡妆浓抹”的西湖正是江山“奇绝秀丽之气”的一个缩影。

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秋瑾发出了“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的愤恨,那些“能文者”为惨遭蹂躏的江山扼腕叹息。破碎的江山在毛泽东眼中是“如此多娇”。他在讴歌江山之美的同时,抒发了济世安民的志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体现了他“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的气魄境界,又彰显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历史担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红色的江山更加壮丽。

心之镜

我沿着白堤走到位于西湖东北角的圣塘闸。隆隆的水声从闸门传来,它提醒我西湖并不仅是供人赏玩的景点,还是利民富民的水利设施。圣塘闸上有一块《钱塘湖石记》的碑。碑文的作者是杭州刺史白居易。历史上杭州水患不断,治水历来是杭州百姓的一个渴求,白居易主持修治西湖,既为运河补水,方便漕运,又筑堤蓄水,灌溉农田。他在即将离任时作此碑文,将这篇水利专论写成美文,告知后任官员“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他针对旱年有人以“鱼龙无所托”“茭菱先其利”为借口不肯放水,大声反问“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梁之利孰多?”那拳拳爱民之心跃然笔端。石碑旁边伫立着“惜别白公”雕塑,描绘了白居易奉诏离杭赴京时,杭城百姓夹道相送的感人情形。与醉心风月的帝王不同,白居易、苏轼、杨孟瑛、阮元等人清除杂草,建堤筑岛,造福百姓,既方便供水灌溉稻田,又平添了西湖的诗意。他们在西湖这面镜子的映照下,永远彰显着为民的本色。古人云“嗜欲不得枉正术”。为政者只有把精力用在民生福祉的“正术”上,百姓才不会忘记他们。白堤、苏堤、杨公堤、阮公堆使他们的名字跟西湖永远联系在一起。正所谓“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俯仰之间,古人已成陈迹,我的思绪已经从历史的烟云中返回到现实。在新时代里,杭州把满足人民全方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还湖于民、问需于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对西湖进行生态修复,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圣地和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西湖的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鸟多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西湖之美不仅荡漾在温婉绰约的柔波中,体现在采莲和打渔的劳作中,更聚焦在湖畔茶客安闲的目光里,洋溢在湖上船工富足的笑脸上。杭州市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杭州亚运会,西湖那温润如玉的气质再次惊艳世人,成为新时代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离开西湖后,那碧水柔波中漫漶出的人物功过、王朝兴衰在我胸中翻腾,令我心念飞越、思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列星随旋,日月递炤,西湖目睹了中国几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沉淀着值得回味文化底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西湖为镜可以感悟历史沧桑、领略江山之胜、体察民之所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警惕“乱花”“暖风”,涵养浩然正气,永葆“赶考”的清醒和自我革命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能文者”,无愧于人民江山的守护者。(文/张冲   河北省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康瑞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