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多彩石家庄 非遗过大年丨“年味儿里的石家庄”非遗展览——村节活动过大年

2023-02-04 23:05: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月14日,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协办的“玉兔迎春——多彩石家庄 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活动陆续推出“年味儿里的石家庄”非遗展览,介绍展示剪纸类、美食类、花灯类、战鼓类、戏剧曲艺类、舞龙舞狮类、拉花秧歌类、民俗活动类等非遗项目,带大家认识身边的非遗,唤起心底幸福的年味记忆,陪大家度过一个独具特色、年味儿浓郁的新春佳节!

今日为大家介绍民俗活动类非遗项目,带大家欣赏桃林坪花脸社火、南张井老虎火、核桃园打树花、联庄会等非遗项目,精彩民俗迎新春,热热闹闹过大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桃林坪花脸社火

郝墨荣摄

桃林坪花脸社火是每年正月十五在井陉小作镇桃林坪村举行的一项民间祭祀、娱神、祈福的民俗活动。“社”,古指土地神,后演变为地域区划单位,即六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

桃林坪花脸社火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每个演员像古装戏演员一样,脸上都画着脸谱,身穿戏装,使用真刀真枪进行表演,再现了历史人物的作战造型。演员的脸谱图案不同,每张脸谱都突出了人物个性。勾画脸谱主要使用红、白、黑三色,色彩对比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化妆颜料是由本村老艺人祖传秘方配制,脸上的油彩不怕汗水浸渍,始终保持鲜明。

桃林坪花脸社火先后共有十六个回子,每个回子是一个戏剧故事,一至十五回主要展现三国、梁山等历代名将的战斗场面,第十六回由桃林坪村老艺人赵维海教师所创。虽然不唱不说,却能通过脸谱描画和武术对打,分辨出演员身份和故事情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张井老虎火

井陉县南张井村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早在清代康熙初年,这里就有了燃放烟火的习俗。相传,南张井村老祖先为了学习烟火制作技艺,在山西装哑人打工三年,才掌握了全套烟火制作秘籍,从此,烟火艺术一直在南张井村衍传。

南张井烟火属传统低空烟火,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本色,其形式繁杂,火种多样,因“老虎火”是最具特色的火种,故以此命名。

南张井老虎火燃放起来造型美观,形式多样。这些烟火都是提前用木棍扎绑、纸张糊裱而成,内部绑满了各种花炮,外形美观漂亮,惹人注目。“老虎火”“张飞登鼓”等火种燃放过程独具特色,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核桃园打树花

张海强摄

核桃园村历史悠久,隶属井陉县天长镇,位于太行山东麓,秦皇古驿道穿村而过,核桃园打树花就以该村的名字命名。传说明朝成化年间,有一家吴姓人氏从山西迁到此地,吴家有一门家传打树花技艺,每年元宵节期间他都给村民表演打树花,很受村民欢迎。此后世代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核桃园打树花所用场地必须是个高台,台下要有一棵大树,因为要借大树制造火花。核桃园打树花形式独特、场面壮观,充满太行山区地域特色。火红的铁水在大树上向四周喷射飞溅,霎时间夜空中飞花溅玉,群星璀璨,犹如仙女散花一般,称其打树花,可谓名副其实。

核桃园打树花技艺传承久远,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当地年节民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联庄会

井陉矿区文化馆供图

联庄会是石家庄井陉矿区一带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串演加汇演的民间文化艺术总汇,节目形式多达40余种,分为“文会”和“武会”两类。文会有晋剧、丝弦、河北梆子、河南梆子、拉花、姥娘送闺女等30余种;武会有红脸社火、白脸社火、高跷、背河等10余种。

据《井陉县志》和《井陉矿区志》等史料记述,联庄会起源可追溯到清朝中晚期。联庄会最初发端于热爱艺术的农民,是在农闲时期的自娱自乐,范围小,表演形式以晋剧、拉花和社火为主。在形成一定规模后,一庄举旗邀会,周边村庄响应,形成井陉矿区一带与其他庄的数十个村联合过会的文化交流大集。

联庄会于每年正月十二开始举办,历时8天,由各村自行联合,相互邀请演出,矿区30多个村的过会日期基本固定。一直以来,联庄会展演体制井然有序,基本程式是“迎杆、演出、放火”。晨起迎杆,炮手在前,全锣执事、管弦唢呐等引领善男信女手抬金银财宝紧随其后,文会队员翩翩起舞,武会队员奔跑在队伍之间。进入火场后,开始立杆,文会、武会演出,此仪式进入高潮。立好杆后,人们焚香祭拜。随后,队员返回村内按顺序登台演出,全村鼓乐喧天,热闹非凡。过会节目演完后,即点放杆火,放火结束,过会也就圆满告结,再等来年。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定腊会

钱鹤语摄

正定的传统腊会流行于城内各个街道、四关及县城附近的村庄,是一项在农历除夕时的守岁娱乐活动。相传此民俗始于清代,当初只是十几人提灯拜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步有了辞旧迎新的寓意,人数也增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除灯以外还增加了鼓乐队。每年除夕,灯队、鼓乐队沿街游行,庆贺腊尽春回。

各道腊会一般都是在天黑开始,队伍之前有一人鸣锣开道,后是鼓钹助阵,称为闹年鼓。鼓队之后是灯,一字相接,少者十余个,多则几十盏。此灯称为门灯,为长方体的玻璃罩子灯,这是腊会的主要实物形式。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灯,如三角形灯、扁圆灯、五角灯、鲤鱼灯、虾米灯、西瓜灯等,多由孩子们手持。

腊会的灯,大的燃大蜡烛,小的用小蜡烛。从开始起,到落会每个灯笼光亮不熄。灯队后面还有简单的乐队助威,使用的主要是唢呐、挎鼓、小钹、小铛、锣、笙等乐器。吹奏的乐曲优美欢快,表现出人们迎新春、庆丰收、祝平安、兴家业的喜悦心情。最兴盛时全县有腊会二十三道,每逢除夕,城内各街腊会排成长龙,鼓乐喧天,游走串街,通宵达旦。
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井陉孙庄浇凌山

井陉县文化馆供图

井陉孙庄浇凌山是当地老百姓在元宵节时开展的民俗活动。元宵节夜间人们在村中大庙前空地上,将树枝倒挂在木架上,喷水逐步结冰,形成钟乳石状倒挂的冰柱,当地俗称凌锥,冰柱连成一片,即为凌山。

相传浇凌山艺术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凌山只是用现成的冰块,经能工巧匠略做加工,做成简单的花草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增强其观赏性和文化品位。现在该村制作的凌山,构思巧妙,玲珑剔透,惟妙惟肖,有形象逼真的亭台楼阁,有千姿百态的银龙飞舞,有各式各样的琼花玉树,美不胜收,令人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王润泽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