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乐享河北

孩童时的美好回忆:正月里来赶庙去

2023-02-03 17:52:32 来源:颍水之湄微信公众号

扫码阅读手机版

“正月里来真热闹,串街逛庙少不了。小伙姑娘俏媳妇,老头老太也赶到”,人们趁着农闲“赶庙会”,是我家乡传承多年的风俗。用“赶”字,似乎是北方农村特有的,究其原因,庙会一般较为短暂,多则两三天、少则半天,需抓紧时间“赶”过去,所以叫“赶庙”。

记得小时候,倘若能跟着大人去“赶”庙会,抑或自个儿兜里揣上两三块钱,买回一些喜欢的小玩意儿,儿时的欢乐就这么简单。庙会上川流不息的人群、熙攘热闹的场面,永远都温暖着我懵懂而快乐的童年,一如儿时母亲教唱的歌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娘门前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外甥狗儿跟着去……”虽然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了解它的真实意义。

庙会源于集市,又称“庙市”。相传神农时代“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后来,农业、手工业有了发展,商业随之繁荣,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到了南北朝时,崇尚佛法,大兴庙宇,于是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的盛会应运而生,商贩们见焚香拜佛者甚众,便到庙外摆摊,兜售生意,逐渐发展成了定期的活动。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较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后来在保持祭祀的同时,融入了集市交易,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行唐文化底蕴深厚,庙会历史悠久。在宋、元时期,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佛教和道教进一步民俗化,城隍庙、关帝庙、龙王庙、玉皇庙、药王庙、二郎庙、五道庙、老姆庙等,逐渐遍布城乡各地,庙会随之盛行。旧时,庙会活动内容较为复杂,且带有浓厚的宗法观念和迷信色彩。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重新受到人们重视,一些破败、坍塌的古庙宇得以重新修复。近年来,庙会和集市相互融合,其宗教祭祀内容更加淡化,出现了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的空前繁荣景象。

行唐境内究竟有多少庙会?我没做过精确统计。约略估算一下,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庙会,不少于五十多个。这些传统庙会,多具有祈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的美好寓意。其中,最具影响的当数正月十六西关龙王庙会。

旧行唐城原有一座龙神庙,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行唐县志·建置志》载:“龙神庙在南门内,北向有墙有门”,曾于“乾隆二十七年,移城东北隅,知县吴高增重建”(清乾隆《行唐县志》),后遭毁坏。志书载,西关龙王庙会在开展贸易活动前,要举行祭神仪式。届时清晨,从地方官员到有身份的乡绅,都要沐浴更衣,穿戴整齐,步入龙神庙拜祭,文曰:“东南西北四海龙王,有显神、昭明、正恒、崇礼等号总之,敷甘泽,保稼穑,雨旸时若以庇吾民,皆赖神之庥也,报祀宜虔,由来久矣……”祭神仪式之后,贸易活动方能自由展开。是日,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匹日用杂货的、捏面人吹糖人的、唱大鼓拉洋片的、打把式卖艺的、……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行唐有句俗话:“不出正月都是年”,如果说“过年”是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呼唤,那么“正月十六龙王庙”就是行唐人节日里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

西关村的龙王庙会往往不只一天,而是提早一天或两天就开始营造氛围,有的商贩、戏班子或歌舞团,甚至提前几天就赶来安营扎寨。庙会期间,商贾小贩云集、货物琳琅满目,歌舞团、戏班子、马戏团争相献艺,乡村百姓或全家为伴、或同龄相约、或情侣相伴,纷至沓来;县城居民迎亲眷,接好友,家家户户沽酒备菜,欢天喜地。人们或祈福、或还愿、或购物、或观赏,各个商家借此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庙会上,经营特色风味小吃的,多数都是些“浮摊”,有的支个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了条案、长凳;有的则干脆将担子或手推车往庙会上一停,任人围拢,站立而食。此外,各村组织的舞龙舞狮、二鬼摔跤、扭股车、太平车、竹马灯、踩高跷、大挑杆、霸王鞭、划旱船、跑驴等,在城区五街三关巡回展演。热热闹闹的庙会上,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精彩纷呈的文化展示、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在满足人们眼福、口福的同时,绝对是新春佳节感受传统“年味儿”的最佳选择。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庙会的购物功能正趋于淡化,已逐步演变为走亲访友,交流感情和男女青年相互传情的日子。正月里逛庙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穿行,反倒给人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若说孩童时“龙王庙”是生活中令人垂涎欲滴的大餐,今天的“赶庙”只不过是大餐之余的特色小吃。

其实,庙会和其他传统民俗一样,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只不过,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怀,或许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吧!(作者:西河柳)

责任编辑:闫德见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