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弘扬民间艺术从娃娃抓起 元氏县“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成功举办

2022-11-10 17:44:25 来源:元氏文旅

扫码阅读手机版

非遗,是指各民族民间的一种具有传承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千百年祖祖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经过漫长的时代发展和变迁,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失传或者即将失传,非遗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困境。

图片1.jpg

元氏县东正村民间舞蹈“抬花杠”是一项省级非遗项目。抬花杠起源于隋末唐初,相传隋炀帝的三妹三皇姑,因反对隋炀帝暴政,反对朝廷黑暗,发愿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因而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戴,为她建庙于苍岩山,并年年祭祀。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和人口平安,千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信仰者遍及河北、山西两省数十个县,祭祀仪式称为“过驾”。以舞者肩抬三皇姑圣像“过驾”而得名,是旧时苍岩山庙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自娱性的广场舞蹈艺术。

图片2.jpg

过驾时,花杠处于领队地位,一付花杠由二人抬,最少要有4付花杠,多则不限。他们把木杠染成彩色,在木箱上雕刻二龙戏珠的花样,并且在箱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搞得花花绿绿、色彩缤纷,十分惹人注目。

花杠表演时,不能用手扶杠,又不得使杠掉下来,因此必须动作和谐,配合默契。技巧高的表演者不仅能走“双向前”“双对背”“双对肩”“双对脸”,还能做到使杠子高置头顶,低置臀部,十分自如地进行表演。

图片3.jpg

元氏抬花杠历史源远流长,几经兴衰。据《花杠记册》记载,道光二年(1816年),东正村秀才齐玉振曾重建杠会,声势浩大,名闻遐迩。1989年,东张民间老艺人郭吉书等再建杠会,人员发展至一百余人。

元氏的花杠表演节目,气势宏伟,风格独特,乡土味道浓厚,是优秀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同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07年“东正花杠”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一些老的艺人年事渐高,新的一代对传承缺乏积极性,因此,保护和传承“东正花杠”这一项民间艺术就成了元氏县文旅局十分迫切的历史重任。

图片4.jpg

元氏县文旅局把非遗保护和传承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文化馆的非遗专业人员下乡挖掘整理,提高非遗传承人的表演技能。为了更好的把元氏县抬花杠非遗项目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县文化馆于11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专项活动月”行动,在东正村中心小学开展了传承教育活动,手把手师徒教授,口对口传教技巧,既讲理论课,又搞实践课,受到了村民和孩子们的热列欢迎,并把该校建立为“非遗培训基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从校园抓起,从孩子抓起,从学生中产生一批“娃娃徒弟”。力争通过这种专项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由点带面、全面开花,继续代代相传,赓续永远。

责任编辑:杜船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