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地矿人物丨农业地质专家张秀芝:“地质技术下农田,天下何处不淮南”

2022-07-14 10:32: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杨天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一席暗喻道出了农业中相当重要的问题:一片土地,如何确定该种植什么作物?如今这一问题的答案正逐渐清晰。农业地质这一学科,让人们更了解土地,更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作物,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农业地质专家张秀芝博士正为此努力着。

不出野外不罢休

学习地球化学这门“洋气学问”的女子毕业后,进入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工作。那时的技术人员多是地球物理出身,学地球化学的大学生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工作第二年,张秀芝就被领导委以重任,再加上其天资聪慧和后天努力,很快成为了河北地质四队二分队第二技术负责人,带队出野外成了家常便饭。

“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地质勘探的”,地质队员的阵地在野外,风吹日晒是最常见的工作状态。张秀芝说,曾有同事建议她不要出野外,一个女同志,何必做那个“唯一”呢?张秀芝的回答很平淡:只有脚踏实地,才不负平生所学。她认为,在了解野外地质环境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有应用价值的调查成果。

艰苦是真的,好在山上的日子也不是毫无生气。有一次,张秀芝正和队员们在山上煮挂面,听着噼里啪啦的火声和咕噜咕噜的水声,渐渐地又听到了身后气喘吁吁的笑声。回头一看,竟有一位老乡,笑眯眯地从山下村里走过来,手里提着一捆青菜,兜里揣着几个鸡蛋。不等队员们问清来意,老乡就把鸡蛋卧在锅里,把青菜撒进面里了。张秀芝推辞的手停在半空,转而化为腼腆地致谢。队员们笑了,老乡也笑了,把蛋壳搁下,娴熟地席地而坐,和队员们聊起了工作,聊起了生活,聊起了庄稼……

农田就是老乡们心中最大的事。从那时候张秀芝就在想,地球化学出身的自己,是不是可以帮助这些农民更好地了解农田,让他们知道种植哪种作物才能获得更好的收入?这项了解农田的工作就是农业地质。

成果的背后是自强

国家在20世纪末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效果良好。河北省于2004年启动了相关工作。那年,为了更有把握地“闯”入农业地质领域,张秀芝决定去攻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博士学位。

三年的时间里,她阅读中英文文献数百篇,撰写读书报告数万字,在校参加科研项目3个,并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间还经历了从地质四队到地调院的工作调动,带着明确的目的和坚定的信念,张秀芝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化学理论,系统掌握了国内外地球化学的知识和工作方法体系。最终,张秀芝在导师门下同期学生中第一个毕业,其论文也被评为“优秀”。学术成果的背后,写满了一个女地质人的“自强不息”。

2008年,作为地调院“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首席技术专家,张秀芝开始带队编写项目报告。刚拿到博士学位,农业地质学科也是方兴未艾,不存在照猫画虎的可能性,张秀芝说,那时候她的心里总是没底,有一种“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孤独感。

有压力更有动力,于是每天除了食宿,她全都在办公室度过,周末也不例外,就是为了尽快高质量地完成报告。经过14个月的努力和五次大改,报告终于定稿并参与评审了。评审结束那天,这个坚强的女人竟在团队成员面前哭了出来。

辛苦没有白费,项目报告一举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二等奖以及局长、院长特别奖。张秀芝说,直到那时心中才有一种“伐竹取道见小潭”的成就感。

农业有了好帮手

2011年,张秀芝再攀高峰,承担了更重要的职责——主编《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总报告》,这是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7年来全部成果的大盘点,事关重大。张秀芝又一次把自己关进办公室6个月,把近十年来河北平原土壤养分、土地污染状况等所有成果全部系统梳理、科学评价,给后续的全省农业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再次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肯定。

从生产的角度看,农业地质调查报告为合理规划农产品种植区提供了依据,农业地质调查的数据和结论已经引导出了成功案例,成效斐然:衡水市枣强县以农业地质调查数据为参考,引进了社会资本3.2亿元,规划建设了新的蔬菜基地,直接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拉动乡村振兴;石家庄市藁城区某公司依照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建立了千亩种植基地,开展富硒特殊作物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不仅有富硒小麦、富硒小米,还经过加工生产出了富硒面粉和富硒小米醋、小米酒,2018年年产值已达到5500万元。

近年来,在河北省地矿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地调院张秀芝团队为代表的河北地矿人完成了12.3平方公里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占全省总面积的65.2%。通过分析土壤中的54种化学指标及其生态效应,摸清了河北几乎全部农耕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查明河北省98%的主要农耕区为绿色土壤,发现了富硒土地6200平方公里、富锌土地12000平方公里……一个个数字间仿佛满溢着团队的辛勤汗水,记录着其坚实步伐,更埋藏着河北农业的机遇和未来。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我生于地质则为我。走过半生,我不后悔我进入地质行业。如果没有从事地质工作,也不会有今天的我。”在张秀芝看来,现在的人们讲究“选我所爱”,但那一代人信奉“爱我所选”。“干一行,爱一行”不只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艺术。张秀芝说,与重复熟悉的工作相比,在自己一度未知的领域获得突破,这样的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是最令人欣慰的。

责任编辑:呼延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