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艺之家

苏东坡的如茶人生

2022-05-13 22:02:01 来源:河北法制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有人说,茶叶经过冷热水的浸泡,才能体验茶的真味。也有人说,品茶要有两个动作,拿得起,放得下。这其实也是做人的两种重要人生态度。还有人说,品茶犹如人的一生,茶要经过采摘、揉捻、日晒、火炒、水泡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它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中注定要经历的酸甜苦辣咸。

从文学大师苏东坡来看,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杯茶水。苏东坡出身名门,少年得志,20岁那年跟随父亲进京考试,得了榜眼的好成绩,之后一直平步青云。但人至中年,苏东坡的人生却急转而下,他在北宋的政治风暴中仿佛是沸水中的茶叶,起起伏伏,时而升腾,时而沉沦。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之极,有在京都连续擢升的经历,也有历经坎坷的“乌台诗案”,还曾被流放到偏远的岭南。

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诗人,其实这位文学大师也是一位品茶大师。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文学家,他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隽永的诗歌,还留下了一个品茶大师的华丽背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诗歌中的脚步,去仔细品味这位大师如茶一样的精彩人生!

苏东坡在著名的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写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也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还有具体写茶的“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苏东坡不仅品的是名茶,还讲究泉水、茶具,不但自己煎茶,还亲自种茶,移栽茶树,还在品茶中归纳出茶的功效。以上种种在他的诗词中都有许多体现。

从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一些名茶。如《月兔茶》《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这些诗中讲了宋代著名的香云茶、双井茶和福建贡茶龙凤团茶等等。

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他称赞壑源新茶是仙山灵草,“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意思是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内质高雅,并且强调了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真是新芽新面。苏东坡还将佳茗和佳人联在一起,将茶独具之美用拟人手法,写出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诗人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后人常把诗人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在《试院煎茶》《汲江煎茶》中苏轼讲了煎茶饮茶之事,详细介绍了煎茶水沸时的状态、声音及不同的人不同的煎茶方法,其中朋友李约、文彦博都有自己不同的煎茶法,但诗人更倾情的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这里活水指的是流动的水,活火是指炭上有焰,钓石是垂钓的地方,深清是指深澈洁净的水。经古人总结,这两句诗中有五层关于煎茶要点,一是要用干净的深水;二是要取石下之水,不能有泥土;三是不是简单的石头下,而是钓石下面取水;四是要自己取水,不能借他人之手;五是水洁状美。

诗人还在诗中讲了水对茶的重要性,好茶必须有好水,在《游惠山(并叙)》《焦千之求惠山泉诗》《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中都提到江苏无锡的惠山泉水,诗人对惠山泉特别欣赏,形容惠山泉乳水“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其中还有脍炙人口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惠山泉的状态,泉水各种各样的变化,“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诗人品茶不但讲究水,还在诗中讲到品好茶还需要有好的茶具,在《次韵黄夷仲茶磨》中写道:“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茶磨是在臼和碾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茶磨因质地、碾的不同也有了高下之分。而以质地来说,衡山的石磨最好,巴蜀的就差些。在《次韵周穜惠石铫》中讲到“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里面说到的石铫是陶制的有柄小烹器,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煎茶时没有异味,不像是铜、铁鼎有腥味。另外,煎茶时可以加入姜和盐,味道更好。

诗人还在诗中讲到茶的功效。《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讲茶有驱除睡魔的功效。在《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中写到“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说的是饮茶可以替代治病的药。

诗人不仅会品茶,讲究水、茶具,还种茶,且将茶树移栽成功。移栽茶树的经历在《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种茶》两首诗中有生动、详细的描述。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因生活所困,求得在古营地之东的坡上荒地来种植,以改善窘迫的生活。这也是苏轼字号“东坡居士”的由来。苏轼在东坡上开垦荒地,种花种菜,消遣心情之余,还向大冶的长老要来了桃花茶的树种来栽种,几经挫折,最终移栽成功了。自己亲自移栽的茶树活了,还长出了新的茶叶,诗人喜不自胜,觉得自己种的茶树上的茶叶比当时名贵的团茶还要好。“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讲的是种茶的经过。“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在这几句诗中苏东坡用优美的诗句详细描写了老茶树移栽时间和整个过程,及长出茶叶的情形,还同读者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品尝新茶叶的幸福和自豪。

苏东坡的一生就仿佛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体现在他的茶诗和茶事中。相传他对惠山石泉之名仰慕已久,于是趁着踏青时节前往惠山观泉,未想途中巧遇时任端明殿学士的蔡襄。于是,苏轼相约蔡襄一同观泉,并提议借“斗茶”交流茶道。二人皆以自备茶饼烹茶,苏轼用的是蒙顶山上茶,蔡襄的为北苑龙团。惠山二泉在侧,蔡、苏二人各自烹茶。仅就茶品来讲,苏不及蔡。但苏东坡深谙茶道,见蔡的茶水取自惠山泉,便灵机一动,自己在点茶时改用竹沥水煎(即清晨竹子上的露水)。此次斗茶,两人杯中茶饽沫皆呈雪白,然嗅之苏轼茶中竟含淡淡竹香。蔡襄果然茶中高手,他笑言这次苏轼赢了。

苏东坡斗茶,十分开心,作诗一首:“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蔡襄也赋诗一首《即惠山泉煮茶》:“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两人“斗茶”故事成为中国茶史上的一段佳话。

其实从到杭州赴任开始,苏东坡为官的地方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一路向西向南,他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但与此同时,他的人生却越来越旷达,从这一角度看,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就如同煮茶一般,苏东坡将自己仕途上的失意,消融在淡雅的茶香中,留给我们一个华丽的背影,去品味、去怀念。

(作者:河北省司法厅 霍建明)


责任编辑:闫德见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