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原创栏目

王学明:难忘赵贵德先生为我第一本画集精心写序

2021-12-02 15:01: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王学明画》集序•赵贵德

学明家的小院,有半城镇、半农家味道。鲜红的对联,把绿色的油漆大门染得喜气洋洋,一年四季闪烁着春光。秀美的剪纸窗花,透过明亮洁净的玻璃,映照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天天保持着过年时的快乐气氛。堆放在房前的白菜、萝卜、大葱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一辫圆头大蒜和一串尖角红辣椒,分别把守在屋门两边,随时勾引着主人的食欲。坐在屋子里不时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叫之声。这是我七十年代初,第一次拜访画家王学明时留下的印象,如今快廿年过去了,这小院给我心中酿造的温馨愉悦的情感,仍回味无穷。

学明是六五届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我不清楚当时他是怎样从天津来衡水的,也不知道他如何在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当我迈进他家的大门,院中红火的气氛,给我第一感觉,这位从繁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已经自然地入乡随俗了。

那时他风华正茂,当是人生富于幻想的年龄,可学明却显得那样理智和踏实。每天从这个小院出出进进,一心一意地忙着事业,默默地品味着人间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在他的极为简朴的房间里,有两件物品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是属于他爱人的一台崭新的缝纫机,一是属于他自己的一台自制的拷贝桌。在我翻阅桌上那一摞摞编排有序的铅笔画稿时,不知为什么,耳边总好像有咯嗒、咯嗒脚踏缝纫机的转动声。这使我联想,学明每晚伏案作画时,伴随着那赋有音乐般韵律的节奏,心情是何等的欣慰与自得。

我很欣赏从那张小拷贝桌上诞生的一幅幅动人的画作,活在稿纸上的生命,似得到了天地之元气,,从容地在这小小格子的范围,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导演着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戏剧。

那一时期学明正潜心在中国古典题材连环画上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之路,他没有单纯依赖线条的刚劲、纤柔、飘逸的不同变化取胜,也没有依靠构图奇特的新鲜效果取巧。而是踏踏实实地苦苦寻求故事内容的意蕴和精心、细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的感情形象。《将相和》《鲁班的故事》《三断奇案》《杨家将》以及故事条屏年画《连环计》《杨金花夺印》等都是学明在连环画艺术上有自己追求的代表作。每当我品读他这些作品时,总有荡激心灵之感。

八十年代中期正当学明的连环画水平接近高峰期,他却放下了衣纹笔,抓起了水粉笔画开了宣传画。这一举动曾使许多人感到疑惑,当时我也认为学明如果能继续在连环画艺术道路上向前拓展,看他的潜在能量,大有希望成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时我国南方出现的贺友直、华三川、顾炳鑫,北方出现的刘继卣、王叔晖,那样各领风骚的画家。

似乎谁也无法拦住学明突然在宣传画上刮起的这股强风。《装饰城市,美化生活》《保护珍禽异兽》《愿生命之树常青》等等一批作品接连不断问世,并在省级美展连续获头等奖,而且在全国六届美展、七届美展中也成为引人瞩目的佳作。更使人感到震惊的是,王学明花费了很大心血,把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旗,根据自己总体设计的规格需要,搜集到手,组贴了一座摩天大楼的造型,按着立体透视精密计算,恐怕要运用数学上的几何、方程式才能奏效。这就是1987年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闯进联合国艺术殿堂的宣传画——《筑起和平的大厦》。

画家王学明在艺术上广积博发的潜在意识早在六十年代,他就读艺术学院时,就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他的许多同学都称他在知识面前是个贪婪者,苦学派。各个学科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多方面的浓厚兴趣,似乎没有选择,没有挑拣。可是当别人羡慕他门门功课全获五分的优异成绩时,他早已把许多知识的营养,都溶进了他的艺术血液里了。

“我不想过早地将自己拘于一隅,而像孩子一样,世界上许多事对我都是新鲜的。”这是画家多年来形成的思想,也是画家探索艺术的道路上确立的观念。在绘画领域里的各个画种,似乎无不涉猎,除了连环画、年画、宣传画之外文学作品插图、装饰画及多种民间绘画他都下过一番苦功。

全面展现自己的才华,是学明在艺术上追求的最终目标吗?当我反复研究学明写的许多学术文章和品味他在1987年病榻前整理的《西南行诗二十八首》的过程中,渐渐触摸到了画家思想的真谛,感悟到了早已蕴藏在画家心中的那条主航线。画家的诗作,应当说是先秦、两汉、盛唐文化之魂激起的情感波涛,也是学明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层思考。他的足迹与他的思想必然为他的艺术道路垫上了一层丰厚的沃土,东方艺术传统观念的强化,促使他最终走上了中国写意画的道路。

这本画集的作品是画家廿多年来,积累了多方面的丰富营养之后,在中国写意画上探索求新的成果。我感觉这毕竟是学明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观念开发的一条河,虽然弯弯曲曲,但有清晰的源头,也有明确的流向。顺着画家心里的航线,把我带进了一个极为丰富而神秘的感情世界里。《盘古》《神秘的山》之类的作品尽管含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可仍然是情感形象的塑造;《隐者》《寒江独钓》《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些作品里流露出画家对人生咀嚼的体味。也许学明想把《老屋》《沉睡的山庄》《山那边》等作品做为自我复杂心态的一种表述,那么《孤鹅图》《孤岛》两幅作品则是画家内心中产生的一 种企盼信念的显露。我总感觉学明极为喜欢《大将军》的雄风,敬慕《谭嗣同》《郑板桥》的刚直不阿。他放笔塑造驱鬼大仙《钟馗》完全是为了实现以正压邪的心理满足。应当说学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把自我塑造步入到作品里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如果是画家在人生路上的深沉的反思,《微雨鱼乐》则是学明自我精神调解的心态平衡。我想在学明的感情世界里更为珍贵的是《野调无腔》中那种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天真稚趣的回味与向往。我猜测学明至今仍珍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那画中着意刻划的头顶荷叶的玩皮形象,那连蹦带跳与鹅同伍的快乐情绪,正是画家步入不惑之年后,在艺术上青春再现的愉悦。

由此我又想起了第一次迈进学明家小院的情景,那时他的孩子还在学步,如今他的孩子已经有了满地跑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画家从童年、青年、中年的步履中,渐渐把人生的路和艺术的路并成了一条线。这条线是画家用心血探索出来的,也是画家在生活的体味中感悟出来的。

已无法计算学明从他家的小院一年年,出出进进的次数,但可以肯定学明每次从这座小院出去,无论走到哪里,再回到这小院里来,都不仅是脚步的循环与重复,因为他总是把许多思考带出去,又把许多新的感受,新的观念带回来,也许画家一批批新作就是这样诞生的。我设想,当我再次迈进他家的小院时,呈献给我的一定又是一个硕果累累,满院金秋再现的欢乐景象。

一九九二年七月于石家庄

著名美术家、出版家、河北省美术界的杰出代表、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贵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28日14时38分在石家庄寓所中安详逝世,享年84岁。

此文是赵贵德先生,为我第一本画集精心写的序,今日重读时,泪眼盈盈,先生是我的老师、知音。(王学明)


责任编辑:王建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