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艺之家

散文 | 坐在娘身边

2021-10-15 14:35: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小时候,我常坐在娘身边,最爱听她讲跟“好吃头儿”有关的故事。说实话,自打我记事起,天天盼着有“好吃头儿”,但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弄到“好吃头儿”可不是件容易事。

为了养活一家人,娘不得不逼着俺爹到外地找活儿干,她则独自承担起繁重的家务,还要干好队里的农活。冬天农活少了,一到晚上她就钻进菜窖里纺线,一边纺线一边给我讲故事,讲的最多的是那个《砍柴人娶仙女》的故事。当她讲到砍柴人一掀锅盖看到仙女做的白馒头、粉条炖肉时,我的嘴唇就会不自觉地吧唧两下,眼里放着渴望的光。娘最后还会说上一句:“你好好学,长大了才能娶上好媳妇,吃喝也就不愁了。”

“好好学”这三个字跟树根一样深深扎入我的心里,促使我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后来上了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再后来就分到城市上了班,果然娶了个好媳妇,果然吃喝不愁了,坐在娘身边听她说话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每每有了这样的机会,我就静下心来听她讲,时不时搭上几句话,有时还会引导着她往下讲。如今娘已经九十岁了,只要听说我要回来,仍会提前把饺子包好,然后蹒跚着到胡同口等我。

中秋这天,我和爱人一大早赶回家,发现娘没站在胡同口,心里一阵不安。我匆忙下了车,小跑着奔向胡同口,见娘正拄着一根棍子往外走,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我搀着娘往家走,问她刚才干什么了,她拍着手上的面说:“刚把饺子包好,没想到你们今天回来这么早!”

我陪娘坐在门前的树阴下拉话,爱人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娘记性很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能讲一大堆,有时也讲讲当下村里人的生活,我都能全盘接受。

我看着蔚蓝的天空,看着蓬杂的树,听着鸟儿啁啾,听着小虫唧唧,又似乎什么都没看到,似乎什么都没听到,心里一点波澜都不起,半句诗也不想写,唯有娘那絮絮叨叨的话语直入我的心扉。这时,我觉得我才是个真正幸福的人——像我这样五十大几的人,能听到娘的絮叨,难道不是件奢侈事吗?

娘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把我们养大已经十分不易,要让我们吃饱穿暖更得费些心思。那时的庄稼、蔬菜、棉花都是集体的,掉在地上的麦穗、菜叶是不能随便往家捡的,只有棉柴是可以弄回家的。娘细心地把棉柴堆在房顶上,当残留的棉桃干透,就把里面的棉絮抠出,有时摊在房顶晾晒,有时摊在热炕上烘干。当棉絮攒到二十几斤时,娘就背起包袱,约上几个妇女,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一个叫“大川”的地方去轧花,好在过年时给我们做件新棉衣。

赶上中秋节、过年,娘就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伙食。我们最想吃的是麻糖,但炸麻糖太费油,娘一般情况下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她总是跟俺爹商量半夜,最后咬紧牙关去和面。我们听说要炸麻糖,就跟一群饿狼一样围着锅转,甚至你推我搡,高一声低一声吵个没完。娘站在热锅旁,炸一个分给我们一个,炸的根本供不上分。好不容易把一大块面炸完了,麻糖却一个不剩。

讲到这里,娘还会叹几声气,还会责怪我们不懂事,然后开始自责,总说她自己没能耐,没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则在一旁安慰,故意把她的思路打断,并把话题引到拾柴、分红之类的事上。

一提到拾柴的事,娘就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小的时候,煤是紧缺品,为了确保取暖做饭有柴烧,娘可是费了不少脑筋呢!那时村西树林的树枝、树叶都是集体财产,只有到了秋季才分给村民,平时是不许动的。大风一起,树叶就会刮出树林,吹到背风的沟里,这就不归村里管了。娘见风起就兴奋起来,赶紧找到邻家的妇女商量拾柴的事。她常常半夜离家,天亮时背回一大包树叶,有时还会背回两三包。娘看着拾回的树叶,高兴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线,所有的困倦、疲乏都消失了。

我爱人插上一句:“现在多好,村里也有了天然气,跟城里没啥区别。”

娘应和着:“下多大雨也不愁没柴烧了!”

我把话拉回过去:“你还记得分红的事吗?”

提到分红的事,娘又叹起气来。她说别人家分到的是钱,我们家分到的却是债,是多少年都还不清的。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干一年农活,不但分不到钱,还要给队里贴钱呢?”“都是你们闹的,生你们干什么?都是长嘴的货,吃了集体的就得还!”娘说这话时还带着气哩!

我只好开导:“现在日子好过了,你想吃什么,我们就给你买什么,好好孝敬孝敬您老人家!”

我爱人赶紧指着手里的酱牛肉、芒果说:“都是给您买的好吃头儿!”

这时娘又叹着气说:“赶上好日子了,吃不愁了,喝不愁了,可我的牙又没了,吃什么都没味儿呀!”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掉下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扭头进屋煮饺子去了。(文/庄木)

作者简介

庄木,原名乔建国,1965年生,硕士学位,河北行唐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现就职于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出版长篇小说《双桐雨潇潇》《极度抑郁》《绿野春意》《倔强的紫荆花》《疏影横斜》五部,在纸刊、网刊发表诗文近二百篇。


责任编辑:李为华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