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旅+

“大国工匠”庞永辉:在传承与创新中延续定瓷文化

2021-08-05 15:29: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 (杨慧丽 王润泽 实习生 张新晴)1973年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的庞永辉,是个坚“定”不移的人,从19岁到48岁,近30年的时间,他都奉献给了定瓷的恢复与发展。初次相见,看起来颇有些“不羁”的庞永辉却是个实打实的“手艺人”,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曾获得过很多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拉坯状元”等。虽然众多荣誉加身,但他始终对定瓷心存热爱与敬畏,多年来一直在一线研究创新,今年7月18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庞永辉被评为第二届中国轻工“大国工匠”。

在耳濡目染中激发行业热情

庞永辉生于雕刻之乡曲阳,那里有着“雕刻、定瓷、北岳”三大文化,他自小生活的庞家洼村,村东二里就是古定窑的遗址。庞永辉的父亲以制作粗瓷为生,自幼在制瓷的氛围下玩耍、成长的庞永辉,心里早早就种下了“瓷文化”的种子,“虽然粗瓷瓷质较粗,装饰简单,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学到不少制作瓷器的技巧。”庞永辉笑着说,为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泥巴赋予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成为了他努力的方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庞永辉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相识,并跟随陈文增学艺20多年。“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美术、诗词、书法、陶瓷,自己学习并且经常向陈文增老师请教。”庞永辉回忆,19岁那年,陈文增创办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问他是否愿意跟着自己学习制作定瓷,庞永辉毫不犹豫地答应。就这样,1992年,刚刚大专毕业的庞永辉怀着对定窑艺术的无比热爱,进入了陈文增的陶瓷公司,成为了公司的第一批工人。终于成为“陶瓷人”的庞永辉紧紧随着陈文增学习定瓷拉坯技艺及造型、装饰艺术。1994年,他成为陈文增第一个入室弟子。

在庞永辉的眼里,老师陈文增一生与书相伴,藏书万卷,并留下了“藏书不藏器”的格言。回想起学艺经历,庞永辉深情地说:“陈老师一生都奉献给定瓷的恢复与发展,他将数十载创作的艺术精品与研究著作等2000余件悉数无偿捐献国家。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技艺上,还有对待事情的态度。”

1994年,庞永辉被公司委派到保定师专美术系学习,坐在大学课堂上接受更多艺术和文化的浸润。两年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庞永辉急于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于是,那些被他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一件件陶艺出炉了——极度变形的器体,色彩缤纷的装饰,局部撕裂的呐喊,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艺术是情绪发泄过后的苍白无力吗?看到徒弟的“浮躁”,陈文增告诫庞永辉:“事出分寸,理可通之。艺差毫厘,道所不容。”庞永辉慢慢低下高傲的头,他决定祛除心浮气躁,只拉制一个造型,要对定瓷造型艺术有理性认识。之后他在修整好的坯体上反复地抚摸,用触摸感知线形的流畅。终于,在种种磨练中他对陶瓷的热爱被重塑,也开始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定瓷人的责任。

在坚持不懈中感悟工匠精神

许多人认为,拉坯就是一项体力劳动,充其量也就是一项技术活,没有什么艺术含量,在1994年去保定学院学习之前,庞永辉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以及更多地艺术熏陶之后,他对拉胚有了全新的认识。“拉坯不是简单的体力活,是一个手随心塑的历程。拉胚是饱含自己思想和情怀的艺术,如果用心创作,拉坯工一样可以成为工艺美术家和艺术大师。”之后,庞永辉克服心理上的困难,日复一日地练习枯燥且单调的拉胚技术,不断地突破自己,他的拉胚工艺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反复地触摸修好的坯体,感知坯体线形,在“复制”中锻炼心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庞永辉多年苦心钻研,其拉坯大气洗练、饱满流畅,并形成了一套当代定窑拉坯规范。他对当代定窑的拉坯技法大胆改良,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在器型外观上实现突破,庞永辉通过对坯子弧线和用力程度的把握,把定窑瓶类高度由原来的40厘米突破到70厘米,把盘碗类最大直径由原来的30厘米突破到50厘米,终结了定瓷只能制作小件而无大件的历史。

2008年4月,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能大赛上,庞永辉获得了拉坯技能第一名,是大赛唯一的金奖。评委们观看了整个比赛过程,对庞永辉拉坯技艺的完美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拉坯速度快、制作规范、坯体薄。2013年,庞永辉发明了中空拉坯及双层拉坯技艺,这在陶瓷拉坯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两项发明一经推向市场便引起了陶瓷拉坯界的普遍关注。2014年3月,庞永辉创作的双层拉坯作品“石榴花开”刻花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如今,庞永辉被评为第二届中国轻工“大国工匠”,这一项项成就正是他用“匠心”汇聚起来的。

提到获得“大国工匠”称号,庞永辉认为,作为一个正在延续定瓷事业的人,获得“大国工匠”称号是对自己阶段性的鼓励。“从事一个行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十年一直不间断地重复一件事情,肯定会有枯燥、乏味和达不到要求时的苦闷,但是,正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了化解这些负面情绪最好的良药。”庞永辉说,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始终保持有一颗“匠心”。“我的老师陈文增用四十年的时间研究定瓷,用一生去坚守,他更能诠释工匠精神,我要像陈文增老师一样,用一生去坚守定瓷。”

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定瓷艺术

庞永辉在拉坯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二十余载,深谙定瓷制作工艺,并对定窑拉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己必须要为后辈留下点什么。2016年陈文增去世之后,庞永辉便接管了公司。“我要利用一技之长引导产业发展,回馈社会和造福一方百姓。”庞永辉说,自己要秉承老师陈文增创定瓷之全新的经营理念,肩负起一个产业的发展。在认真思考了产业如何复兴与发展之后,他给公司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人才培养、创建学校、培养班等逐渐成型。

在庞永辉带领下,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工艺、技术革新,投入资金进行技术设备升级,2018年至2020年间,先后添置了异形滚压机、3D雕刻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成品率,为定瓷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公司还研究制作出多款跨界产品,如利用定瓷精美的装饰图案制作了丝巾、披肩、雨伞、团扇、折扇、签字笔、定瓷拓片等。在他的努力下,定瓷文化逐步发扬光大。

在庞永辉心里,定瓷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行业前景相当广阔的艺术门类。2017年, 庞永辉申请创办了曲阳定瓷职业培训学校,他希望借此给更多年轻人了解定瓷的机会。截止到2020年,学校总计培训7期,参培人员300多人,其中,不少学员已经成为行业的主力军,多名学员已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我们有一个学员,学成后独立创业,现在年收入可以达到30多万。”庞永辉介绍。依托这所学校,庞永辉还组织开展了定瓷文化进校园、青少年陶艺体验培训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体会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做这些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接触家乡的传统艺术。”庞永辉认为,让孩子们多了解定瓷,在脑海中将家乡和定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做到情感的延续。

庞永辉还建立了陈文增定瓷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分别是陈文增生前的陶瓷、书法、诗词、文献等作品。2019,庞永辉又成立了定窑历史博物馆,传承定瓷文化。“庞永辉对定瓷的感情就像对待爱人,专一又认真。”庞永辉的朋友这样评价他,“这些年,他的努力不仅创造了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对定瓷拉坯技艺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提到定瓷行业今后的发展时,庞永辉认为,定瓷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坚守传统制瓷技艺,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当代生活。”目前,在庞永辉的带动下,定瓷已经逐渐从收藏品功能向实用型物品等用途转变,在适应时代变化中不断地创新发展。

坯在手,如在心,心手相通的庞永辉用不懈的努力在定窑坯子上不断书写着精彩和感动。

责任编辑:王润泽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