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艺之家>>

白洋淀诞生河北首部原创歌剧,《雁翎队》是这样炼成的……

2020-09-30 11:41: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原创歌剧,河北一直是个空白。9月25日,在河北艺术中心,以白洋淀“水上飞将军”美誉的雁翎队为创作原型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雁翎队》首次与观众见面,这是河北有史以来诞生的首部原创歌剧作品。两个小时的演出,主创团队和艺术家们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大片视觉的舞台巨制,人们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戏剧氛围和美妙动人的音乐中,被呈现在眼前的一个发生在白洋淀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所震撼所感动。演出结束,人们用毫不吝啬的掌声与喝彩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致敬以及对艺术家们的感谢。

这部反映白洋淀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感天动地的民族歌剧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指导单位,河北省艺术中心出品。该剧由河北音协副主席郭玉红担任艺术总监,编剧王晓岭、作曲家李昕、导演王延松、指挥家董俊杰、舞美设计师高树康、多媒体设计师胡天骥、灯光设计师张凤林、化妆造型设计师任小秋、服装设计师任萌、道具设计师房中立等艺术家组成了强大的主创班底,而歌唱家雷岩、龚爽、黄华丽、陈小涛以及河北当地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在剧中为人们奉献了众多鲜活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雁翎队》不仅是文艺工作者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一部倾力打造的舞台作品,更是河北省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雁翎队》展开一幅水墨风情的诗情画卷

抗战期间,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除汉奸、端炮楼、截物资、破坏敌人水上交通线,这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他们英勇杀敌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从1939年成立到抗战胜利,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他们的故事在上个世纪曾经家喻户晓,同名小人书更是人人传阅。如今,由著名导演王延松和艺术家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将这段传奇以歌剧的方式搬上了舞台。

灿烂的晚霞,悠悠的芦苇荡,波光粼粼的湖水,飘飘荡荡的渔船,这是艺术家们呈现给观众的美好的舞台景象。编剧王晓岭表示,该剧采取了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没有着重描写风起云涌的战争场面,而是将故事线索人物命运融进白洋淀壮美的湖光山色之中,犹如一幅慢慢展开的水墨风情画卷。八路军战士张淀生负伤回到家乡组织扩大抗日武装,故事从这开始,引出了女主人公英莲以及大娘、小菱、刘金财等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剧中人物,以及他们由此而改变的人生命运,同时在剧情的叙事中将减租减息等历史事件穿插其中。对于开篇的张淀生重回白洋淀,导演王延松有自己的艺术考量,他强调,“重回”是红色经典的美学原则,是“革命与诗化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回’是有选择的叙事再现和美感营造,更是一种对崇高精神的故事性典型场景与细节的表现,营造出当下时代对过往革命信仰之美的敬仰,唤起新时代的精神共鸣与真实感动。”

打造一台“好听好看”的视听盛宴

尽管是抗战题材的主旋律歌剧,但是主创班底在烘托和升华主题的同时,还本着市场原则让这部戏“好听好看”。导演王延松说:“对美的渲染要用新手段,这是民族歌剧《雁翎队》舞台叙事的总体美学原则,这里的美,不仅是形式更是内容。我要把白洋淀的美还给观众、还给河北。”主创团队为《雁翎队》营造了一个诗化的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视觉空间,12片制作逼真的芦苇贯穿全剧不停切换,7条遥控的小渔船十几次自由的穿插其中,特别是4次水上的战斗场面更是看得人惊心动魄。而白洋淀的湖光山色,大屏幕上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现的如诗如画,同时多媒体中的场景与舞美道具的有机调度与配合也增加了美妙的视觉效果。此外,满台生辉的表演以及令观众时光倒回错觉的人物造型得益于服装设计和造型设计的妙手天成,他们为艺术角色的塑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音乐层面,整部剧从头到尾43段音乐和唱段,无论是独唱、重唱还是合唱几乎每一段都是旋律上口温暖人心,大娘的扮演者黄华丽演唱的《白洋淀》大气磅礴张力十足,英莲的扮演者龚爽与大娘和小菱两次生离死别的唱段都演绎的走心入肺,真情流露之家潸然泪下,而老演员雷岩在演绎张淀生的几个唱段都显示了有筋有骨有温度的铁汉柔情。乐池里,指挥家董俊杰激情挥棒河北交响乐团为该剧烘托整体音乐氛围和戏剧张力重磅加力。

这部戏注定会留下一些传唱的唱段,“鱼儿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战斗了。雁儿雁儿,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把敌杀……”,这温情的民歌小调成为这部大歌剧的主题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在剧中数度咏唱,以至于观众离开现场的时候可以哼唱着离开。

“小人物”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力量”

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就是一场集中全民之力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战争。特别是在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或是在雁翎队所在的白洋淀,八路军、游击队和百姓更是分不清彼此的军民关系,他们穿上军装就是军人,穿上便服就是游击队和老百姓。歌剧《雁翎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英莲和张淀生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日本侵略者来了张淀生就不辞而别去参加了八路军,一去杳无音讯。嫌贫爱富的英莲母亲把女儿嫁给了好吃懒做的刘金财,造成了一段爱情悲剧。张淀生受伤回乡发展游击队,英莲也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转变成为英勇的雁翎队员,最后舍生取义救回战斗中被俘的张淀生的妹妹小菱,将敌人引进包围圈自己却壮烈牺牲。剧中没有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是一群心中有爱的普通人,他们爱生活、爱家人、爱家乡,心中渴望和平安宁的小日子,但是日本侵略者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不得不觉醒而奋起抗争。英莲就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逐渐觉醒的小人物的代表,他们的觉醒预示着民族的觉醒,他们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歌剧《雁翎队》就是聚焦一群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将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融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让他们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与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闪现绚烂夺目的人性光辉与光彩。

王延松做《雁翎队》依然“一戏一格”

作为一位戏剧大导演,王延松在过去的多年间为观众带来数十部风格不同精彩相同的话剧、音乐剧、歌剧,与他合作的多是业界大腕至少也是专业演员,但是这一次《雁翎队》的创作却给他出了个大难题。有史以来,河北省从来没做过一部歌剧,没有歌剧就意味着不曾有过生产歌剧的经验和团队,几乎从零开始什么都没有,“制作人没有、舞台监督没有、剧务和场记都没有,就连歌剧演员都没有。”演员团队除了从山东请来的歌唱家雷岩以及从北京请来的陈小涛、黄华丽、龚爽等歌唱家,大部分的演出班底都来自河北当地的艺术机构,包括石家庄市、邢台以及其他城市的演员,“一句话,就是把河北省地面上会唱歌的人都招呼过来了。我们需要把歌唱演员培养成歌剧演员,我正在这个过程中努力着,有些演员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转变。”一个月的排练,前半个月还连滚带爬,后半程变得有序了。现在,王延松非常负责任地说:“我可以把戏交给你们了。很了不起,起点这么低,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在河北艺术中心的平台上生生的把一个歌剧现象建立起来了。”

2109年,导演王延松曾经给天津人艺执导过话剧《运河1935》,其中水面、芦苇、船只成为那部戏的主要意象,此次《雁翎队》又和这三个元素撞上了,但是他要做出不同来。“文化都是跟水有关系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是就有了性格以及特定语境下的行为逻辑,这部戏写了光明与黑暗在对抗过程中日常人的生活进程。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所谓的主旋律就是空泛的缺乏说服力。”王延松表示,主旋律作品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我排戏就是排生活进程,不太讲究思想进程,因为思想就埋在火热的生活里面就在生动的形象里面,“我之所以接这部戏,就是因为它是从荷花淀派文学的气质里衍生出来的作品,而我是奔这个来的。”

在剧本的调整过程中,王延松和编剧王晓岭一起调整了七八稿,但是真正的调整是进了排练阶段之后。王延松说“导演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他是做的艺术,一根芦苇也得做,一条船也得一块板一块板地拼出来,所有呈现在舞台的技术和物质的存在都需要做,但是更重要的做是技术如何为艺术服务。物质和精神同时作用于导演的思维,形成特定的题材特定的样式,这是一个限度,任何一个导演都是一定限度下工作的。在不断的做的过程中,你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所在。”用王延松的话说,导演的工作其实就是帮忙,帮了编剧的忙之后还要帮作曲的忙还要帮音乐的忙,在这些忙没有添乱的情况下,导演的主体意识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样式,我要强烈的用时间的空间的语言去把躺在文学上的和印在音乐里面的可能性有章法地有阴谋地一点点建立起来。”

“我的每部戏开始前都归零,这是我的工作方式。”这种“一戏一格”是王延松坚持的导演戏剧的创作理念,他说在歌剧创作中依然很有效,“我不会在上一部戏的经验基础上奔着一个好评或者一个奖项,也不是沿着专家评委的格一点点升到那个位置上。而我是清零,然后回到创作本体上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然后创作一部崭新的剧目来。”

音乐的文学性和文学的音乐性

该剧聚集了两位音乐界大咖,著名词作家、一级编剧王晓岭和著名作曲家李昕联袂为该剧奉献了多段动听走心的优美唱段。有趣的是,两位艺术家在在创作中都强调“音乐的文学性和文学的音乐性”。

说起剧本创作,王晓岭说:“雁翎队的主要事迹就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今天拔个炮楼、明天截个据点、后天护送交通员,这些放在一起构不成一个真正的剧。实际上还是应该写几个人物的命运,没用人物命运只有战斗是构不成一台剧的。从戏剧结构上看,这部戏我基本上参照了《荷花淀》和《新儿女英雄传》的人物关系,在他们的人物性格塑造上吸收了几部经典巨著的营养,当然也有采访了大量白洋淀真实感人的战斗故事之后凝练出来的艺术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缩影。”王晓岭表示,该剧也采取了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没有着重描写风起云涌的战争场面,而是将故事线索人物命运融进白洋淀壮美的湖光山色之中,犹如一幅慢慢展开的水墨风情画卷。而歌词唱词的创作采用了河北一带的民谣,借鉴了当地创作的抗日题材的诗歌、民间流传的唱词唱段以及活报剧,也吸收了战地记者穆青先生笔下的精髓。他说:“我创作唱词时并没有按照严谨的格律创作,主要是散文诗加民谣的民歌风,百姓家长里短的话用散文式的语言进行创作。”虽然白洋淀叫荷花淀,但是在剧中荷花只是一种美好的点缀,但是芦苇荡则是参与战斗的。在王晓岭看来,舞台上的芦苇是天然的屏障和奸敌的掩体,是英勇的雁翎队员的身躯和身影,是像青纱帐一样的精神象征。

此前,王晓岭先生创作过《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等多部歌剧。作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的王晓岭不仅有着深厚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同时也精通音律,在他笔下体现着文学的音乐性。他认为,合理解决对白和唱词的关系很重要,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勉强写进唱词,做好念白和唱词的音乐过渡。“交代一件事要合理分配唱和说的关系,说到什么程度就接着唱,唱是对说的补充,也可能是对念白的升华。”中国民族歌剧的宣叙调往往是个难题,写不好会拗口难听。王晓岭认为,写作宣叙调一定是按照节奏和内在的韵律,让它更具有歌唱性。有趣的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写作宣叙调的时候,王晓岭是按照心中的旋律哼着写出来的,所在在剧中听不到一句别扭拗口的宣叙调。

作曲家李昕的作品比他的名字更响亮,《好日子》《越来越好》《常回家看看》就出自他的手笔,此前他作曲的音乐剧《嘎丽娅》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雁翎队》是他的歌剧处女作。“我可以说从小是听着雁翎队的故事长大的,当时的小人书《雁翎队》我最喜欢看。所以编剧晓岭先生请我来作曲,我非常兴奋。”李昕说,写民族歌剧很难,“民族歌剧讲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故事本体的个性,我翻阅了大量资料,甚至把雁翎队的故事也翻出来重温一下,让它重新感染我,这个过程仿佛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我就是一名雁翎队队员,借着这股劲和这种感情去写,才能有把握把这部歌剧写好。”河北地域文化非常发达,民歌、戏曲、曲艺等音乐样式非常丰富。李昕表示,如何用现代人的意识和现代的创作手段把地域文化提炼出来,融进这部戏当中,争取让河北观众听着亲切,甚至让河北以外的观众听着也感到振奋动容。

编剧王晓岭强调文学的音乐性,而巧的是李昕则强调音乐的文学性。他说:“我喜欢文学,但是音乐文学和纯文学不同,把这些功课做足了,对你的认识论的平台高低、你的视角、你的运用手段都有极大的帮助。”作为作曲家的李昕有时候参与唱词的创作,比如其中的《风吹荷花百里香》原来的收尾是咏唱了两遍“风吹荷花百里香”,李昕建议把第一句改成“有你有我守护她,风吹荷花百里香”,几个字的变动升华了唱词的主题。此外,还有两句唱词“为了美丽的白洋淀,为了我们的大雁和鱼虾”,在他的建议下变成“为了美丽的白洋淀,为了淀上的百姓千万家”,这一动之下让编剧王晓岭都开口叫绝。

《雁翎队》里的三根定海神针

在《雁翎队》的舞台上有三根定海神针,他们是男中音歌唱家雷岩、男高音歌唱家陈小涛和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三位实力派艺术家为该剧在演出和创作质量上树立了标尺,也成为剧中年轻演员的艺术领路人。

剧中男一号张淀生的扮演者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雷岩,他是一位舞台经验极其丰富有着歌剧演员,三十年艺术生涯中出演中外歌剧无数。雷岩表示,自己很喜欢张淀生这个角色,“我从小在部队长大,父亲是个当兵的,家里有两个革命烈士,祖孙三代都是共产党员。在这样一个家庭成长起来的人,我的血液里就流淌着红色基因。和其他演员不同的是,在演这类角色的时候,我有一份向先辈告慰的心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演员所不具备的。每次演这些角色,我都觉得牺牲的外祖父和叔叔他们在天上看着自己的儿孙辈在赞美他们歌唱他们。”此番,1958年出生的雷岩在舞台上扮演30出头的雁翎队长张淀生,这个巨大的年龄差对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是河北首部歌剧,此前没有相关的演出和制作团队,就连演员都是从各个城市临时抽动来的。作为专业歌剧演员的雷岩表示,他特别想赞美河北的这群演员,“虽然是东拼西凑聚在一起的歌唱演员,但是大家都很敬业。尤其是这是河北省首部歌剧,他们身上肩负着一份责任,每个人都希望把角色演好,这些特别让我感动。”同时,他希望这部戏留在河北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部戏培养一批歌剧人才。

在中国民族歌剧的舞台上,黄华丽堪称大娘专业户,三十年的歌剧舞台生涯中,她先后在《野火春风斗古城》《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等多部歌剧中扮演母亲形象,而导演王延松则给黄华丽一个封号“中国歌剧第一老旦”。在这部戏中,黄华丽扮演男主角张淀生的母亲,一位既善良隐忍又坚毅刚强的母亲形象,这也是她从军队艺术团队转业到中央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授之后的首部歌剧。对于自己扮演的又一位英雄母亲形象,黄华丽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个有张力的角色,她说剧中只有一段赞颂白洋淀的唱段,自己带着歌唱家乡的感情去演绎,唱的热血沸腾。“作曲家李昕的旋律很优美,他综合河北地域音乐的特点创作的音乐很走心,赋予了母亲这个角色特有的音乐形象。我的唱段中融入了大量河北戏曲音乐的元素,板腔体的运用让大娘的唱段充满了张力和力量。”

在歌剧舞台上,陈小涛是一位亦正亦邪的演员,他演过张思德、林则徐、高建成、华为等不少正面的人物,不过他的叛徒甫志高、特务头子沈养斋、温其九等反面角色更是入木三分。他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演的叛徒高自萍曾获得第十二届文华奖评奖中荣获文化部戏剧最高奖“文华表演奖”。陈小涛的表演真实自然,尤其是演坏人可以说坏到骨子里,甚至还带着几分滑稽的风格,所以很受观众喜爱,往往子谢幕的时候他的掌声有时候会很强烈。“刘金财是我演过的反派人物中,最具挑战性、攻击性、分寸感较难拿捏的一个人物。叛徒不好演,内心的恐惧、挣扎与撕裂不旦需要表演技巧更需要真情实感。把不光彩的角色演出光彩,还不能重复过去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这是极具创新精神和挑战自我的。”每个演员都是从小角色慢慢成为大演员的,陈小涛也是一样,在他眼里从来没有所谓的小角色。即便是群众角色,他都会反复琢磨,在导演的合理安排下、在规定的情节中却设计自己的角色,争取让每一个角色演出彩儿来,“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人物里都在角色中。”陈小涛表示,“你的表演再精彩也抢不了主要角色的戏,反而你的表演越精彩越能烘托英雄人物的伟大。”

青年演员也个个出彩儿 

在老演员的带领下,《雁翎队》里的年轻人们也都有着出不俗的表现,很多群众演员的精彩入戏也使得这部戏满台生辉。

对于年轻歌剧演员来说,龚爽算是幸运的,从2016年国家大剧院《长征》开始至今已经参演了七部歌剧作品,每一部都是女主角。《雁翎队》是龚爽继《长征》之后接演的第二部主旋律题材的歌剧作品,她说:“这部戏的女主角相比第一部分量更重,但是似乎演起来还是很熟悉。《雁翎队》很接地气,特别是中年以上的观众都很熟的作品。以前我也唱过《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江姐》等角色,我所扮演的英莲这个角色与她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通性在里面。”龚爽觉得,作曲家李昕写的整部戏都很好听,“我们每天都在拍都在唱,但是竟然没有听腻,反而越听越有味道越听越好听。”龚爽说,红色题材的歌剧自己接触的很少,刚开始的时候在台上找不到角色的感觉,作为年轻演员本身缺乏戏剧身段的培养和历练,尤其是你演的是一位英雄的角色,你要有一股子劲儿在里面,而我们恰巧缺乏的就是那股子劲儿。不过,跟几位老戏骨们搭戏,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剧中的雁翎队员小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扮演者是邢台市群众艺术馆的歌唱演员和声乐老师马兰,这是她第一次站在歌剧舞台上也是第一次跟着交响乐队演唱,尽管表演起来有些生涩或是小紧张,但是颇具悟性的她大幕拉开无论在表演还是演唱上始终就沉浸在角色中,而她的不俗的唱功也令人眼前一亮。“刚开始是新鲜,渐渐地角色很多东西都要学习。以往作为歌唱演员上台只是唱好就行了,但是在歌剧里除了唱还要表演,比如一些舞蹈或者拿枪打仗的动作都需要提着气去做,但是演唱的时候却需要沉下气去唱,这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出生在戏曲世家的马兰得益于戏曲演员的父母的影响,所以拿到本子之后就做了很多案头工作,把小玲这个角色的性格、转变等等做了很多人物分析,有时候她看录像的时候都会被自己的表演感动,不过她觉得这就对了,不感动自己怎么去感动别人呢。人生第一次唱歌剧,她兴奋地表示:“好过瘾啊!”(文/张学军)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