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颂中华 | 铁板“绣娘”——郭墨涵

2020-07-09 17:24: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时而铿锵有力,大锤猛砸而下

时而叮铃作响,以錾代笔铁板“作画”

叮叮砰砰……

手中的錾、锤相互配合

任是坚如磐石的铁板,也被这绕指柔“驯服”

微笑的女孩、顽皮的男童、矍铄的老人,还有老屋、古井、瘦马,一幅幅浮雕作品从“铁板绣娘”郭墨涵的手中诞生,让原本冰冷的铁板透露出艺术的温暖底色……

师从严父 以柔克刚

郭墨涵从小受家庭熏陶,课余时间多在父亲郭海博的工作室里度过的,自此喜爱上了铁板浮雕。

父辈用三十多年的探索开创了铁板浮雕,她曾说,是父亲用行动教会了我什么叫执着和坚持。郭墨涵也明白,在铁板浮雕艺术未被人熟知的日子里,父亲付出了怎样的坚持和努力。

现在的郭墨涵驾驭铁板浮雕,游刃有余,能够娴熟地在生冷的铁板上进行手工锻锤、抛磨、烧色,日复一日敲敲打打……将冰冷的铁板蜕变为精美的艺术品。

浮雕并不只是把铁板砸得凸起来,要鼓多高、鼓多大面积、鼓成什么形状都要心里有数,一件作品往往要锤锻几万锤、几十万锤、几百万锤。

刚开始练习时,在铁板上敲打不了几下,胳膊就又酸又痛,有时疼得好几天都抬不起来。有时錾拿的位置不对,一锤下去就会落到自己手上,虽然戴着手套,也会把手指砸肿,甚至砸破。

在外人看来的“力气活儿”,郭墨涵却乐此不疲,日复一日地和铁板“谈心”,一谈就是15年。

在艺术风格上,郭海博的作品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多选择生活气息浓郁的题材。郭墨涵的铁板浮雕继承了这一特点。虽然郭墨涵受过现代系统的美术专业教育,与郭海博相比,她的作品注重内在精神实质,既抒发情感,又充满了灵动与鲜活……渐渐地郭墨涵的铁板浮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

自泄“天机” 授人以渔

在父亲郭海博眼里,郭墨涵已形成了年轻人自由随心的创作风格,这让他很高兴。同时,她的作品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美术展览,甚至走出国门,她本人也获得了“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深入探索铁板浮雕创作的同时,郭墨涵和父亲也思考着如何增强这项非遗的生命力,将之发扬光大。他们思考的结果,就是“自泄天机,授人以渔”——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铁板浮雕。

希望能带领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铁板浮雕艺术,增强他们保护非遗的意识。

为此,郭墨涵和父亲已把工作室搬到了高校里,“大门敞开,随时欢迎学生和市民进来参观学习”。郭墨涵还在学校里任教,将铁板浮雕艺术搬到了课堂上,吸引了众多大学生以及国外留学生的关注和喜爱,还有几位留学生成为了铁板浮雕的“洋学徒”。

现在,郭墨涵正在计划编写正式的大学教程,以便更好地教授铁板浮雕技艺,同时帮助父亲编辑出版一部图书,将郭氏铁板浮雕技法进行系统的总结……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铁板浮雕的学习者少走些弯路。

谈到未来,郭墨涵说铁板浮雕这种非遗传承,在发展这条路还有很长,她将会一直探索下去。 择一技,终一生,“熬”在其中,乐在其中。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慧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