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遗风话蔚县

2020-06-19 09:47: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走进六月,蔚县在渐热的凡间烟火气息中逐渐变得色彩丰富起来。

蔚县的历史源远流长,200万年前就发现了人类的足迹;5000年前,黄帝、炎帝和蚩尤三祖在蔚县、涿鹿、阳原盆地一带开创千古文明;3000多年前,这里孕育出了早于“战国七雄”称王的古代国;明清时期形成了“蔚州八百村庄、八百古堡”的壮观景象……

漫步蔚县,一个个质朴无华的古老村子,品味文物在新时期的魅力,感受文物留给这片土地的文化滋养。

千年底蕴

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

图为蔚县宋家庄古堡。王建摄

厚重的历史沉淀,为蔚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文明延续,城与国的数度兴废离合,汇聚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的多种文化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文化,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的“中华文明三岔口”,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军事文化的“三大传统文化交融地”,是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的“三种特色文化聚集地”。

在蔚州古城里,鼓楼和南城门所在的南北大街仍然是南北双方的主要街道。古城内衙署、寺庙、楼阁、民居众多,明清古城遗风依盛。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它的原味太珍贵了。

著名的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说过: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蔚县历史上就有八百庄堡之说,可谓是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踏入古堡的街巷里,那些低矮的土房子似乎在诉说着从前。过梁上有精美的砖雕,屋檐伸展出条条美丽的曲线,似乎一切都是陈旧的,但却充满了古老的魅力。

图为玉皇阁。王建摄

2017年,河北省文物局、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蔚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蔚县古堡拯救行动”,河北省文物局研究制定了《蔚县古堡拯救行动纲要》,以“让古堡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为主题,使久藏深闺、散落民间的蔚州古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次古堡拯救行动主要对古堡类型、价值和现存状态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评估,科学分析和判断古堡生存压力和发展前景,编制蔚县古堡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古堡保护维修方案,加快完成20~30座重要古堡加固维修,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河北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小饮马泉村扶贫第一书记孙晶昌介绍到。

蔚县现有各类文物遗存点161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是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在蔚县,无论是古城、古堡,还是古戏楼、古寺庙、古民居,无一不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讲述者。

厚实的文化家底

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蔚县,被誉为“地上博物馆”。这样的赞誉,源自蔚县厚实的文化家底。

一座博物馆是一座古城可以触摸的历史。蔚州博物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蔚县厚重积淀的浓缩。

图为蔚州博物馆。

蔚县蔚州博物馆,是目前河北省建筑面积最大、展览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各类藏品11194余件。

在《文物蔚州》展区,众多奇珍异宝巧夺天工、技艺高超,讲述着蔚州昔日多样、繁盛的文化,让参观者叹为观止。博物馆高105厘米的唐绿釉贴花塔形莲座陶罐和高74厘米的唐绿釉凤首陶壶,因为高大的体型,格外引人注目。两件陶器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蔚县黄梅乡榆涧村的唐代中晚期墓葬,但它们却与其他地方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风格不甚相同。

图为蔚州博物馆精品馆藏。王建摄

“这些绿釉陶器体型较大,曲线优美,工艺精致,具有鲜明浓厚的西域器物特征,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实物证据。”蔚州博物馆馆长李新威说。

蔚县富足、殷实的文化家底令人叹为观止,丰富而珍贵的藏品传递着历史的回声,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长久的繁荣与文明。“全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让更多的人通过蔚州博物馆了解蔚县的文化遗产。”李新威说。

文物赋彩小康

看文物扶贫为古村落带来的巨变

图为小饮马泉村。李玉曼摄

2018至2019年,河北省文物局拨付古堡拯救行动保护资金1800万元,维修四个古村堡中包括玉泉寺、三元宫、石佛寺、真武庙等20处古堡内的古建筑。这20个保护维修项目,将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经过几年来不断地努力,现在老百姓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也比以前强多了,很多村都是老百姓自发地对文物进行保护。代王城镇张中堡村村民杨玉宝,个人投资修庙十余载,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十余年来,个人先后自筹资金47万元,先后维修了村内的古戏楼、奶奶庙、观音殿、闫王殿、三官庙等古建筑。他靠种大棚蔬菜收入,将多年收入积攒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村里的文物保护维修上。”李新威介绍,“不仅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文保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带动,比如随着暖泉古镇的保护开发利用,旅游业为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傍晚时分,走在河北省文物局对点帮扶村——蔚县小饮马泉村的街道上,举目望去有孩子在村子里嬉笑玩闹,有年轻人在村广场活动设备上锻炼身体,有老人和着夕阳在自家老院子门前唠嗑······

这个黄土裸露、曾经长期因贫困而显得破败凋敝的村子,浑身都是宝。这里有着保存完整的明中叶古村堡格局,堡南有古戏楼、关帝庙等公共建筑,现存明清古民居四合院三十余套,最罕见的是一套保存完整格局的明式古宅院……

图为小饮马泉村真武庙。

如何把这个浑身都是宝的村落保护好?如何将文物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结合,实现文物赋彩小康?河北省文物局一直在行动。

“蔚县是文物大县,以小饮马泉村为例,堡门和街道都是修缮过的。”孙晶昌说,从2016年到2019年,河北省文物局先后协调项目资金共218万元,对小饮马泉古村堡进行修缮,先后维修了戏楼、真武庙、龙庭、碾坊等公共建筑,同时对古村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治理。2019年,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又协调帮扶单位投入约120万元,对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堡建筑群进行保护修缮,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今年,还将投入150万元,维修关帝庙,对古村堡进行抢险保护和街巷整治,主要维修堡墙部分段落、关帝庙,还有堡内主街两侧部分损坏严重的民居建筑,民居门楼等,对整体古堡建筑风貌进行全面修整。将这些文化遗产留下来,真正的融入百姓的生活,为以后的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建设做出贡献。”

图为小饮马泉村村民。张静波摄

“在小饮马泉,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和爱在古堡戏楼前扎堆的老人们暖暖地唠会儿嗑,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对生活满足的笑容,听听他们用方言描述的生活新变化。”孙晶昌动情地说道。

一眼千年,时光剪影中无数文化音符,在一处处古堡中悠悠扬扬,落地生根。走进蔚县,文物在我们心中已然不仅仅是古老宝藏,更是文化象征和符号,她以一种沉静的姿势不断唤醒地上沉睡的文明,让它们从岁月深处渐渐走进大众视野。(河北新闻网 韩文哲)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