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有”“民营”手拉手方可多赢

2020-06-19 09:45: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韩 莉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艺术热”持续升温,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同国有博物馆、美术馆一道,逐渐活跃于人们的视野。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5535家,其中民营博物馆达到1710家。民营博物馆、美术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6月10日人民网)

与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相比,一些有着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专业基础的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特色鲜明,自有其亮眼之处。它们把收藏领域扩展到民俗文物、民间工艺品、老物件等,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概念,也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类型、主题的空白,保护了相当数量的传统文化遗存,丰富了公众的知识,这些优势毋庸置疑。

然而,放眼望去,这些来自民间,“自在灵活”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有着无法回避的普遍问题。据调查,目前国内的民营博物馆大多处于亏损运营状态,除个别能靠特色给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外,绝大多数门票收入微乎其微,自我造血功能匮乏,更有甚者盖几间屋舍场馆,良莠不齐收一堆东西,就算博物馆了,既缺乏专业规划、专业展品、专业讲解,又没有专业运营管理。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馆常年大门紧闭,偶有民众前往亦多吃闭门羹。

细想来,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无外以下两方面:一是,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创办方思路不够开阔,经济承受力、专业辨识力和人才均匮乏;二是,社会各界对民营馆的生存关注度和帮扶力度不够。民营馆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尚需外界助力,其中从国有馆借力,与其合作办馆不失良策。

事实上,早在2010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其中鼓励国有博物馆对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业务活动实施帮扶。各地确实有不少国有博物馆开展了对口帮扶,但是由于帮扶政策比较宏观,缺少有效的机制,在后续落地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国有与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手拉手”“一帮一”,深度融合,取长补短,甚至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双方都将大有益处。对民营馆而言,深化交流合作可以打破其“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有效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专业的指导、资金的支持、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引导民间藏品和文化艺术传承走向集群化、规范化、市场化,也为特色藏品、展品提供更广阔更专业的舞台。而民营博物馆在特色、人脉、机制上的优势,使其比国有博物馆更加灵活,有些民营馆虽然优质藏品、展品有限,但确实属于“孤品”“名品”“一招鲜”,因此两者合作建馆,是双赢,甚至多赢。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就民营博物馆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推广鼓励国有与民营文化机构结对帮扶的做法,并深化交流合作,打破管理体制壁垒,支持两者合作建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据介绍,2018年10月,由故宫博物院和世茂集团在福建泉州奠基兴建的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暂名)可以算作国有博物馆与民营博物馆合作建馆的“吃螃蟹”之举,如今该馆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

国有和民营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深入合作,彰显的是互助、互惠、互相补充的气度,趋势可喜,未来可期。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