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京津冀>>

河北:以示范区为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0-01-14 17:14:31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自2016年国家部署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河北省积极贯彻落实。2017年8月,河北省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三年来,河北省紧抓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契机,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统筹决策,强化示范引领,夯实项目建设,以省市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同创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旅游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已成为河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2019年9月,河北保定市易县、邯郸市涉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三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成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典范和样板。同时,河北还认定了迁安市、平山县、张北县、内丘县、双桥区等5家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了成熟一批、认定一批、推荐一批的示范区创建梯次。

易县:“创建永远在路上”

易县是联合国命名的首批“千年古县”,在这片25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遍布全县,41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风犹存,41项非遗项目熠熠生辉。从“高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再到抗击日寇、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勇士,历史的长风、奔腾的易水在这里镌刻下千年流韵。

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文化与旅游走进千家万户,文旅融合成为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易县依托史前、古燕、忠义、皇家、长城、红色文化等历史积淀,大力培树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易县元素”迸发出蓬勃力量。

易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在河北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以“文化”为核心,坚定文化自信,实施“全域旅游、全景易县”发展战略,按照“全地域、全领域、全方位、全业态”的发展思路,确立“一城五区四带”的空间布局和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争创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2016年,易县圆满完成首届省旅发大会承办任务,同时还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在这里串联出道道风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易县、了解易县、发现易县,并爱上易县。

清西陵是易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清西陵景区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通过开展演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文化项目进景区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更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在打造精品上不断求突破,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景区环境等各方面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在景区内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使清西陵景区这座古老的文化宝藏焕发出勃勃生机。”该景区负责人说。

据悉,易县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搭建文旅融合平台载体,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打造文旅精品,并推出一批具有融合特色的活动载体,培树了易县春晚、狼牙山山花节、太行水镇“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等颇具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品牌。

在“文旅+”战略的推动下,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并擦出业态创新的火花,文旅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东江说,易县迈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是对易县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样板工作的鞭策和鼓舞。下一步将坚持“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涉县:“一张蓝图”管全域

涉县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通过全域规划旅游发展蓝图,全景打造新项目新业态,全业融合出精品亮特色,全优服务瞄准游客需求,有力促进了河北全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

“涉县只有一个景区,那就是涉县全域”,这是涉县在全域旅游规划中的创新思维。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县立足红色资源,打造和提升一二九师革命旧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等15个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令人瞩目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突出古文化,对固新村的“天下第一古槐”、关防乡岭底村的殷商古道、王金庄村的旱作梯田等古建筑、古村落“修旧如旧”,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机;突出农文化,建设农业采摘园、冰葡萄、千亩荷塘等基地,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突出民俗文化,通过包装打造,让民俗风情融入旅游,民间武术、旱船、舞狮、舞龙、打花棍、民间吹打、军乐队、跑帷子、民间锣鼓等15个类别的传统民俗和非遗项目走进景点景区,丰富游客体验。

据悉,涉县立足独特资源禀赋,确立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的“一体两翼”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构建起以“中国太行红河谷、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三谷为支撑,以娲皇宫、129师红色教育基地、太行五指山等9大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60多个中小景区的“3961”旅游景区体系,“一张蓝图”管全域,勾画出了以发展旅游为主要方向的全县布局图。

2017年,涉县在邯郸市率先组建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全国首创设立旅游检察室,创新实行了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检察室、旅游信息中心“1+5+X”旅游综合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涉县将做大乡村旅游蛋糕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法,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则,重点对千里旅游通道沿途的乡村进行了示范打造;创新成立了水投、林投等11家投融资平台;打造了三百多家综合性驿站,全县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0座;整合规划了4条重点旅游公交环路。

一张“全域蓝图”下,在涉县品百度山泉水的茶,尝初味果蔬菜的饭,吸清新甜润纯的气,宿蛙叫蝉鸣乐的园,赏青阳椒香谷的景,寻诗画田园居的梦,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奋军说,涉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更加坚定了走好全域旅游,拉动经济社会换道超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北戴河区:打好“碧水保卫战”

北戴河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拥有海洋、森林、湿地3个主要的生态系统,有联峰山、鸽子窝、中海滩三大风景群组等40余处景观,先后荣获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北戴河的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希望在旅游,旅游业在全区产业布局中占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2016年,从北戴河区踏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列的那一刻起,打好“碧水保卫战”就成了全区的使命与担当。

据悉,北戴河区多次开展城镇污水源头治理、浅海养殖区整治及岸滩修复攻坚战,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确保北戴河近海更蓝、更清,使其真正成为游客眼中“最美的海岸线”。4年来,北戴河区在“治污、还清”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北戴河区把优化美化自然生态环境和精雕细琢城市景观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树立“生态园林景观化、精品园林艺术化、城市园林人文化”绿化品牌,秉承“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理念,深入推进旅游与会展、体育、研学、节庆和乡村振兴等融合互动,旅游业综合带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环境的改善,给北戴河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活力。尤其是北戴河区注重将历史文化渗浸到“旅游发展产业化、旅游供给品质化、行业治理规范化、绿色发展生态化、公共服务全民化”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北戴河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北戴河区把旅游作为立区富民之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突出顶层设计,强化要素升级,创新产业融合,狠抓综合治理,全区上下持续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事事说旅游、人人讲旅游、天天干旅游”,坚定不移谋篇布局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一座不足10万常住人口的旅游小城,每年却有着近千万游客的涌入,这缘于北戴河区始终遵循“以游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游客的一切需求都应被满足”的主旨。

在北戴河鹰角路服务岗亭,准备乘公交车游玩的山西游客王彬正在因为没有零钱而着急。志愿者刘勋章走来为他兑换了零钱,解了燃眉之急。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

岗亭虽小,热情却多。他们为游客准备了电子时钟,制作了“观光车”路线图,详细记录公交车出入站的准确时间。这里还备有饮水机,简易药箱里备有药水、纱布、风油精、退烧药。

志愿者赵军说:“坐在这里,我们不代表自己,代表的是这座城市,向南来北往的宾客们送上北戴河的热心。”

北戴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春兰说,北戴河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样板,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让创建永远成为前行的动能,是我们不变的努力方向。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