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全域旅游

借改革开放东风  乘农旅融合快车
“柑桔之乡”易家河村发展史

2018-10-27 10:00: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10月27日讯(实习生杨慧丽)“这是我今天早上从1980年栽植的那棵树上摘下来的柑桔,大家快尝一尝。”

74岁老人倪新华,双手捧着红色篮框里金灿灿的柑桔,让全国网络媒体团的记者们品尝。

江西永修县易家河新村柑橘种植地  杨慧丽摄

在江西永修县易家河新村,极目远望,所见之处无不是万般绿树露金黄,金灿诱人的柑桔挂满枝头。阳光洒在漫山遍野的柑桔上,是秋季丰收的征兆,漫山的柑桔,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透露着易家河村特有的韵味。说起柑桔,倪新华有道不尽的言语,讲不尽的热爱,说不尽的故事……

“我是1969年移民到这里的,上世纪70年代初从浙江把柑桔苗带到易家河村来试种,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柑桔生长,收获颇丰啊。”倪新华回忆道。柑桔在易家河村的成活率高,这也改变了专家说赣北不能种植柑桔的结论,1980年,易家河村民开垦荒山300亩,全部种上了柑桔。

改革开放初期,易家河村改造水田、发放桔苗、开垦荒地、精细管理……吹响了发展柑桔产业的“冲锋号”,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在2000年实现了万亩柑桔目标。有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加坚定了易家河村人种植柑桔的信心。

易家河村乡村农民代表倪新华(左一)接受记者采访  杨慧丽摄

倪新华对记者讲到:“我的柑桔从最初的9毛钱一斤,卖到现在三块钱一斤,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从浙江移植过来的“功勋树”,已然成为易家河村民的“摇钱树”。

柑桔的种植农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愈加广泛,如何将柑桔做到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成为易家河村民面临的重点问题。

1998年9月成立了永修县易家河柑桔协会,2007年7月成立易家河柑桔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链式带动了新华等17家柑桔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所有的产品统一包装销售,整体包装上市。易家河村党委书记李智介绍:“我们聘请专业人士负责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同时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工人在易家河柑桔合作社将柑桔打包装箱  杨慧丽摄

在易家河村宏泰柑桔合作社分拣中心,工人正将丰收的柑桔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广销南北,同时还销往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易家河村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线上销售。李智说:“柑桔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是刚起步阶段,今后我们将拓宽网上销售平台,把易家河柑桔做到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生产。”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乡村旅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易家河村搭乘“农旅融合”的快车,发展旅游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将农业种植和旅游相结合。

柘林镇党委书记柯园龙介绍:“农业种植包括杨桃、葡萄、草莓、火龙果、有机白茶的种植,大雁和娃娃鱼的养殖,对柘林湖的野生鱼和高山的野生菜(如香菇、木耳、竹笋、橛菜、罗汉菜等)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易家河村,干净整洁,路旁桂花飘香,据悉,全村拥有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商务宾馆近10家,农家乐46家(其中特色三星级13家)。

农旅融合的快车使当地农民依靠当地资源,在收入来源中上又增加了一碗“旅游饭”。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年产值突破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易家河村从一个临山无产、邻水无渔、耕地人均不到一亩的窘状,发展到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柯园龙说:“易家河村能发展壮大,得益于四句话:跟紧政策、跟上时代、团结拼搏、敢为人先。”

 借改革开放东风,乘农旅融合快车,易家河村一次次紧抓机遇,造就了如今果香、民富、景色宜人的易家河新村。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