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业态

石盟垟村 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产品体系

2017-11-22 09:15:34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淡竹乡距仙居县城39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12平方公里,是台州市面积最大的乡之一。身处仙居县5A景区大神仙居景区、仙居国家公园核心区块,境内还有淡竹休闲谷等风景区,有天然氧吧之称。

近年来,淡竹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民宿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现有农家乐102家,拥有3000多个床位,日可接待游客5000多人。

其中,石盟垟村全村共有66户198人,是淡竹两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之一。石盟垟村在开展新农村改造以前,村内房屋破旧,布局杂乱,每逢雨天,屋内小雨不断,屋外污水蔓延,猪舍、粪坑、住宅共处现象随处可见,加上这栋石桥建造好前,出入交通都不便,十分闭塞,是远近闻名的“破烂村”,当地曾有“有囡不嫁石盟垟,房子旧旧像猪栏”之说。2007年,石盟垟村开始了第一次转变,石盟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集合“清洁家园”、“美丽乡村”等工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改造。全村的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义务投工投劳,连夜奋战在轰轰烈烈的农房改造工作中,一些在云南、江苏等地经商的村民纷纷赶回来出钱出力。经过全村上下几年来的努力,石盟垟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改造完成后,石盟垟村建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休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多人住宿,融吃、住、娱乐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的整合了周边旅游资源,逐渐形成了农家乐(民宿)为主的特色产业。全村共有31户农家乐,236个房间,床位564个,平均每家农家乐收入15万元。

在产业发展之初和发展过程中,石盟垟村也出现了很多乡村旅游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民宿农家乐乡愁味道不浓,由于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加上当时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农民建房以自己居住为先,村民看到乡村旅游发展前景时,就一窝蜂发展民宿,出现了“建筑外观城市化、吃饭住宿酒店化、娱乐活动商业化”,忽视“乡村性”的乡愁内涵,乡土记忆、乡村意象保持不够,没有了乡村气息的原汁原味;其他的如村容面貌不美、配套设施不齐、业态发展单一、游乐设施落后,体验型、参与型、趣味型、度假型的中高端产品不足,无法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软件上经营粗放、行业标准不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都制约淡竹民宿经济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淡竹乡提出了“五化同步”的旅游规范标准。包括规范化、高端化、信息化、公司化、品牌化。规范化如2016年淡竹成立淡竹乡农家乐(民宿)行业协会,以会员制和社会团体的形式对民宿农家乐进行部分日常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准则。

品牌化如近年来淡竹以“清水淡竹,江南九寨”为主线,提出“心有归处、人淡如竹”、“慢生活”“时光系列”等概念和品牌,增强淡竹旅游的文化属性和竞争力。同时,淡竹乡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以及特有的“心级评定”体系。以促进乡村民宿提供个性化、人情化的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除了以上制度措施,为了实现淡竹乡全域景区化、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淡竹处处都是好山水、个个都是好村庄、家家都有好食材、时时都有好野趣、人人都有好心情”的旅游环境。

淡竹乡还提出了“三绿”社会治理模式。通过践行绿色公约十条、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等“三绿”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外来游客主动参与乡村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增进绿色福祉、深化绿色改革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美丽乡村的治理模式。其中绿色公约被中国农业部下属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以《中国村庄绿色公约》的形式在全国推广,“三绿”清单入围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