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世界遗产,如何扩大共赢

2016-11-10 09:14:02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韩文哲

避暑山庄

    世界遗产承载着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荣耀,往往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如何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日,在承德举办的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会议暨中国世界遗产旅游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遗产+旅游”如何扩大共赢进行了深入研讨。

    把世界遗产变成世界级旅游产品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并于次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今,我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50项。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的良好基础,更是我国吸引入境游客,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国家旅游局国际司副司长陈东说。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厚重的历史为河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我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四项,包括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明清皇家陵寝和大运河。据了解,我省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现存明代长城2000多公里,精华地段20多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和皇家寺庙群,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清东陵和清西陵同为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河北段大运河始建于东汉末年,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流经河北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5市,总长近600公里。

    省旅游委主任那书晨介绍,近年来,我省在加强文物古迹,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旅游开发,如今历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河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则成为了河北旅游的金字招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为国家5A级景区,清西陵创5A也已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金山岭长城则刚刚通过了申报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价。

    “相比40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为1.34亿人次。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和旅游资产,入境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东表示,大力推广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品牌,离不开有品质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要在旅游产品包装和推荐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打造好遗产旅游特色节庆和民俗游等产品。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