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传承技艺 填补空白

2016-04-28 14:35:47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韩文哲
井陉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烧瓷历史自隋代始,历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至现代,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古窑址群,对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传承技艺 填补空白

田旭光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石家庄4月25日电 “挖掘填补井陉窑的空白历史,将井陉窑打造成石家庄的又一张文化艺术名片,是我们不遗余力追求的事业。”眼前这位拥有着“粗矿的外表、结实的身躯、豁达性格”的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先生,面对记者的到访侃侃而谈。

1973年,田旭光出生在雕刻之乡河北曲阳,从小在雕塑、陶瓷等艺术的熏陶下长大。田旭光早年当过兵、退伍后从事过很多行业,尝过不少世间的酸甜苦辣,内心已归于平淡。2006年定居石家庄后,便注册成立了河北旭光文化传播有限 公司从事文化产业。他自2010年开始携河北省多种文化特色产品穿梭于国内外的各大展览现场,先后组织参与了 “河北雕塑艺术西班牙展”;“冀台当代名窑瓷器精品展”,"冀澳书画艺术交流展"等多种形式的十余次文化交流活动。然而令田旭光苦恼和遗憾的是,多次展览的名窑名瓷中并没有他的原创作品,更没有能够代表石家庄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品。

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了关于井陉窑的历史,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专门去从事井陉窑的研究与发展,在老窑口生产的仅限于原始的日常用具,并没有能代表井陉窑艺术水准的作品能够和定窑、邢窑、磁州窑等名窑相媲美。加上他之前一直在寻找能够代表石家庄的文化艺术品,自此他萌发了投身研究开发井陉窑的想法。田旭光说:“人生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儿,开发研究井陉窑,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儿。”

井陉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烧瓷历史自隋代始,历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至现代,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古窑址群,对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2000年冬天,有“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之称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在考察后指出“井陉窑是河北第四大窑”(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 井陉窑作为河北省第四大名窑,其发现和研究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确定了一些(如戳印印花枕)典型井陉窑的器物,纠正了一批此前误定为磁州窑、定窑或邢窑产品的偏差,将推动北方白瓷发展史研究进一步深化。其次,井陉窑的发展和研究不仅使邢窑定窑关系的研究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中介,也使河北、山西即太行山左右两大地域的古代陶瓷业直接地联系到一起。与其他窑口相较,井陉窑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其烧造历史中,均以烧制白瓷为主,酱釉、黑褐釉、黑釉瓷次之,也见有少量的天目釉、绿釉、黄釉器,白釉无论时代早晚,细瓷均为纯白,中粗瓷则白中泛青,到晚期(元代)则呈浅豆青色。器形以碗盘为主,另也有瓷枕、罐等多个品种,装饰手法以划花、刻花、印花、镂空为主。所见瓷枕最具特色,装饰有划花、印花、剔花等,以戳印加划花之奔鹿、奔牛、卧鹿、立鹿、对鹿及宫女图枕等为代表性产品。

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传承技艺 填补空白

田旭光作品《天威将军瓶》

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传承技艺 填补空白

田旭光作品《凤首执壶》

井陉窑“探路者”田旭光:传承技艺 填补空白

田旭光作品《荷叶笔搁》

为了井陉窑事业更好的发展,田旭光注册了河北厚土陶瓷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发创作团队。期间田旭光翻阅大量书籍,并经常跑到河北省博物院去参观井陉窑的展品,就这样反复研究反复烧制,不到五年时间,“烧”出了《天威将军瓶》、《荷叶笔搁》、《凤首执壶》等作品,并在2015年携井陉窑的作品亮相 “河北名窑瓷器东京展”。

“我并不是一味的去遵循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而是在传承一些传统的技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如《天威将军瓶》它是一个复制品,我将它的釉色由原来的酱色改为环保色绿色,并使原来的形状更加饱满,从文化内涵上说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盛水的容器,更是一个能点缀生活的艺术品或收藏品”田旭光说道。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定瓷非遗传承人庞永辉先生这样评价田旭光的陶瓷作品:他制瓷从不炫技,长于造境,主张气质。他的作品从胎质到釉色、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彰显着一种文质彬彬的艺术气质。

讲完他的故事,田旭光带我们去了他的工作室,这里宽敞、明亮、书香四溢,各式各样的陶瓷、雕塑、紫砂壶等艺术品充满在各个角落里,像走进一间博物馆,虽静待于室,却仿佛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遐想。(完)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