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尘封的太行明珠——井陉探路古村镇旅游开发

2016-02-25 09:10: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韩文哲
近两年,以寻幽访古为主题的古村古镇游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新热点。如今,很多藏在深山里的古老村镇已经声名渐露,做好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服务与接待水平,通过旅游开发走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正成为当地政府与百姓的共同梦想。

①大梁江古村的村大门和千年唐槐
②于家村清凉阁
③天长镇南城门
④大梁江古村

    近两年,以寻幽访古为主题的古村古镇游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新热点。原生态的古老村镇以其独特的民居古建、村风民俗和历史故事,吸引着众多被快节奏都市生活紧紧裹挟的现代人。如今,很多藏在深山里的古老村镇已经声名渐露,做好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服务与接待水平,通过旅游开发走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正成为当地政府与百姓的共同梦想。

    地处太行山古驿道上的千年古县——石家庄井陉县,古村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去年省旅游局推出的10条河北名镇名村黄金旅游线路中,井陉古村古镇2日游是唯一一条以单个县资源组成的旅游线路。近日,记者驱车走访了这条线路上的天长镇、于家村、大梁江村三个古村镇,实地体验古村镇的岁月之美,感受旅游为其带来的发展变化。

    大山深处尘封的岁月之美

    井陉县天长镇,自宋代开始直至解放初,一直是井陉县城所在,因此当地旅游宣传时将古镇称为“天长宋古城”。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古城墙、大石桥、文庙、城隍庙记录着古镇的厚重历史,而从明代一直到解放初期多次修葺扩建的王家大院,则见证了古镇的兴盛。

    乘车经过大石桥进入天长镇的主街时,只有三四米宽的老街上一辆毛驴车正慢悠悠地前行,我们的汽车一路跟随不敢惊扰,却也成了一种体验古镇风韵的独特方式。古城东、西、南门均有瓮城,城中轴线分明,布局讲究。民居是古香古色、青砖灰瓦的明清四合院。大街小巷中,用活板排插的门面店铺、迎风舞动的招牌旗帜,静静诉说着一座古代北方山城曾经的光彩神韵。

    从天长镇出来,记者一行沿蜿蜒的山路来到于家村。于家村因明代政治家于谦的后裔在此建村定居而得名。目前,该村400多户,95%以上人家姓于,因遍布石头房屋,又被称为“于家石头村”。几百年来,于家村人开山凿石,盖成房屋、雕成石器、修成路面,直至建成了这个独特的石头村落。

    以于谦后裔传家故事和全石头建筑为特色的于家村是井陉县古村落里知名度最高的。村口的清凉阁是于家村的标志性建筑,上面一层砖木结构为后来增建,下面两层则为全石结构,柱、梁、斗拱等全部由石材打造,外形古朴粗放,建造设计却十分精巧。村里的导游郝雪端介绍,清凉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由当时村中一位大力士独自建造的。“没打根基,将巨大石块垒在由整块巨石构成的斜坡之上,有的石料重达数吨。在没有现代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凭一人之力是如何垒砌上去的,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同样是太行山里的石头村落,大梁江与于家村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据介绍,大梁江村明清时很多人家都是在外做官、经商的,因此村里的楼宇大宅比较多。古村民居多为两三层楼房,一层还是石券结构窑洞,二层则是石木结构瓦房。地势落差很大,远远望去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大梁江最具代表性的院落是被称为“一宅九院”的武魁院。九重院落,相互连通、高低错落,建筑的厚重、布局的精巧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与天长镇的王家大院以及于家村的很多经典院落一样,武魁院目前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记者只参观了其中的三个院落,尽管有导游尽职尽责地讲解介绍,其布局的复杂让我们听完还是一头雾水,只希望全部修缮后,能再来详览全貌。

    旅游让古村镇萌发第二春

    千年宋古城、精美石头村、九院连通武魁院……井陉古村古镇的建筑、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着迷,各地的自驾游客纷至沓来。不过古村镇在以原生态美赢得游客赞叹的同时,旅游厕所、餐饮住宿和交通等基础配套的短板也常常引来游客的一声叹息。

    前年夏天,记者曾到于家村采访,对停车场旁边巷子里旱厕糟糕的卫生条件印象深刻。这次在井陉三个村镇采访时,记者却发现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于家村停车场旁边的那个厕所已不再是当年的旱厕,变成了一个即将竣工的仿古建筑式样的新厕所。大梁江新修的生态停车场边上,也是一座即将完工的旅游厕所。据介绍,这都是去年全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活动以来,省旅游局拨款补贴建设的。

    相比旅游厕所和停车场,旅游交通条件的提升难度要大得多。井陉县旅游局副局长李辉介绍,井陉是石家庄境内的全山区县,但自古就是沟通晋冀的咽喉要道,沿着古驿道走向的307国道和石太高速公路,使井陉对外交通相当便捷,但是景区周边的道路却还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从石家庄出发,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天长镇。然而从天长宋古城前往于家村的五六公里路,汽车却足足在山间颠簸了半个多小时。从于家村到大梁江的直线距离也是五六公里,中间隔着大山,山路绕行用了近一个小时。好消息是,于家村党支部书记于彦新介绍说,从天长镇到于家村的道路今年就将翻修,而从于家村到大梁江的穿山公路,有关部门也在积极争取列入规划,交通便捷性会越来越高。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修缮,也让古村古镇在历史的厚重中呈现出更多活力。记者到访天长镇时,王家大院里堆放着建筑木料、石料,宅院里的花园、池塘、凉亭等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风雨侵蚀、历经战争的古镇南门瓮城和城墙已经按原貌修复,站在新修的城门前广场上回望古镇,车来人往间,历史与生活融合得那么自然。

    记者在大梁江村采访时,看到了多处院落屋檐上都有崭新的椽子,油漆都还没有上。该村导游王变红介绍说,目前老村里基本完好的古院落超过百处,其中村民还生活居住着的有四五十户。“老村空房子越来越多,没人居住和维护,老房子被侵蚀破坏更快了,如果没有旅游开发,老村将走向破败和废弃。”

    “大梁江成为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部分古村危房进行了修缮。有的民居二层屋顶的椽木腐朽损坏严重,修缮主要是换椽木,其他尽量使用原来材料,修旧如旧。这两年着眼旅游开发,又对古戏楼、武魁院等代表性院落进行了整体修缮。”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说。

    保护开发在摸索中前行

    “虽然旅游开发刚刚起步,但已经给古村镇发展带来很多变化,除了基础设施提升,很多村民通过卖土特产、开农家乐等得到了实惠。”李辉说,于家村和大梁江因旅游而兴起的农家乐都有十来家。

    郝雪端是嫁到于家村的媳妇,做导游已经10多年了,她告诉我们,村里共有5个导游,都是本村人,一天基本工资20元,导游讲解一遍6元,“虽然与外出打工比收入不多,但好处是在本村工作,照顾家里方便,而且给远道来的外地游客讲解村里的历史,还有种自豪感。”

    因为大梁江没有正式开放,王变红主要接待政务、商务考察,也包括记者采访,同时,她还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赶在中午吃饭的比较多,留下来住的比较少,主要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或画画写生的。现在村里农家乐都是民居改造的,厕所在院子里,这样的住宿条件城里人多数接受不了。”

    经过对古村的民居修缮,新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现在的大梁江已经具备了初步开放的条件,村里正在筹备成立由村民自愿入股的股份制旅游公司,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并以此为平台招商引资。梁瑞锁告诉记者,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既需要投资公司具有较强实力,还要喜爱古村落,不能单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所以虽然一直有投资公司到村里考察,但都还处于洽谈阶段。

    虽然于家石头村已经实现了景区化经营,还招商引来了旅游开发公司,但在古村里除了简单参观街巷和清凉阁、于谦祠、观音庙等,并没有开发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很有特色的古院落,也只能看一下外观而已。于彦新说,两年前他们曾与石家庄本地一家主营煤炭和房地产的公司签订景区旅游开发和委托经营的合同。当时之所以选择与该公司合作,一是看中了该公司的整体建设规划,二是认为该公司实力较强,但这两年煤炭和房地产业不景气,该公司承诺的投资开发没有能够兑现。

    天长古镇,整体体量要比于家村、大梁江的古村落大得多,但历史面貌破坏也严重得多,进行整体旅游开发更加困难。天长镇人大主席郭银珍介绍,今年该镇的重点工作还是做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停车场、旅游厕所、农家乐等配套到位,将几个核心景点修缮完工后串点成线,初步对外开放,吸引周边游客。

    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邸明慧表示,古村古镇的旅游开发被业内公认是一个前期投入高、运营难度大、回报周期长的工程,要做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的结合。井陉县古村古镇资源丰富,其旅游开发既要突出各村镇的特色,还应进行片区化打造,形成合力。特色的故事、民俗,应以游客喜闻乐见或适合体验的方式进行展示、演绎,融入到游览、吃住过程中。现在首先还是要做好原貌保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宁可慢一些,一定先做好规划,不能让古村镇失去原有韵味。(记者 张义杰 李冬云)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