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文明” 旅游推广莫打道德擦边球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1-20 15:29:57 责任编辑:韩文哲

    近日,在武汉汉口江汉路步行街和中山公园门口上演了一场“行为秀”,让不少市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群大学生突然现身闹市玩快闪,结束后挨个给过路行人发放《扫“黄”证》。

    发证方为随州大洪山风景区,为了秋季旅游推广。为突出“银杏树黄了”的主题,他们特将景区优惠券取名为《扫“黄”证》,当日共发出1000张,还将陆续在武汉发放一万张。不过,当街发《扫“黄”证》的做法在市民中引起了争议。有的认为,景区这个促销噱头有一定的创意。但另一些市民觉得,以扫黄为由发证吸引眼球,不太妥当。

    公安机关打击卖淫嫖娼等淫乱活动,被称作“扫黄”。也就是说,“扫黄”已被赋予约定俗成的含义。把引导游客去景区观赏金秋满山银杏黄叶,说成是扫“黄”,解释清楚了其中的含义倒也没什么,但不说明情况就当街给人发《扫“黄”证》,极易让人把它与通常意义下的“扫黄”混为一谈。正因为如此,在街头,不少市民接到《扫“黄”证》后略显尴尬,有人干脆拒接。

    近些年来,一些景区景点为了招揽游客,各种宣传推广噱头层出不穷,如,搞天体浴、发“凉民证”、装扮成日本鬼子抓“花姑娘”等等,大洪山景区又拿“扫黄”来炒作,大有打道德擦边球、把低俗当卖点之嫌。

    旅游文明需要景区景点和游客共同打造。因此,景区当街发《扫“黄”证》之类的“创意”还是少一些为好。正如有旅游专家指出的那样,随着竞争激烈,景区之间奇葩促销已不少见,但还是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硬件上,山美景美,去的人自然就多了。(文/侯文学)

相关新闻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