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华开枝散叶
——滦县构筑滦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大格局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2015-09-21 15:41:53  责任编辑:刘旸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永新 雅利 佳利)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春潮拍岸,转型升级战鼓声声催人急。

    地处环京津、环渤海黄金腹地,坐拥“一万多年历史遗存,三千多年丰厚积淀,一千多年文化风流”,曾有“自古京东无双地,从来关西第一州”美名的滦县,如何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谱写新的风流?

    资源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近年来,滦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以建设“经济生态强县,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化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一河、一城、四乡、四馆五园”的滦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在对接京津、力促转型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一河写古今,滦河风景区改善生态留住乡愁

    滦河,华北第一大河,也是滦县的母亲河,不仅世代养育着两岸的滦河儿女,也孕育出一脉独有的滦河文化。滦河日夜南流,无数风华过往,寄托着56万滦县人民的家园情感。

    “幼时滦河里清水细沙鹅卵石,螃蟹、鱼虾到处可见……可后来,污染越来越严重,痛心啊。现在好了,河水又清澈见底,仿佛回到了儿时模样。”年近八旬的王自治老人自小生在滦河边,长在滦河边,滦河的变化让老人又回到梦里的乡园记忆。

    王自治老人的一番话,道出了滦河儿女的共同心声。近年来,这县持续开展对滦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流经该县的滦河段水域水面扩大、水质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更令滦河儿女倍感振奋的是,这县以实施滦河生态防洪工程为依托,启动了集生态防洪、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滦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展示滦河文化的母亲广场、詹天佑修建的大铁桥、杨三姐告状的古县衙、康熙皇帝替母还愿的碧霞元君祠、京东艺术最高峰象征的研山文峰塔、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大觉寺等等,陆续焕发了昔日的光彩。

    滦水龙翔,形似一条晶莹玉带贯穿南北,一处处名胜古迹丰富着滦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项目恰似玉珠镶嵌。亘古流淌的滦河,华丽变身为一条“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产业之河”,奏响了转型升级的辉煌时代乐章。

    一城吐芳华,滦州古城开启经济转型“破冰之旅”

    滦州古城,自辽代筑城,历尽宋、金、元、明、清风雨沧桑,历史上商贾云集,繁盛一时。

    往事越千年,随着滦河水运的没落,古城繁华不再。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更是遭受重创,几乎化作废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破败景象成为全县人民心头难以愈合的巨大伤痛。

    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滦县县委、县政府将建设滦州古城作为“以文化旅游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破冰之旅”,并创造出了令人振奋的“古城速度”:仅用4个月时间就签下了总投资52亿元的大项目,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7村1居1231处房屋拆迁安置工作,仅4年多时间,占地888亩的核心景区就全面开城。

    如今,一座“外在形式明清建筑、内在品格滦州文化”的古城已耀世而出,历史与现实,年轻与古老,在这里水乳交融。韩国风情街、婚俗文化街、民俗街等10条主题商业街相继开放,入驻商户达530家,亚洲风情、东盟特色、缅甸珠宝、云南服饰等特色旅游业态纷纷涌入,本地2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该项目被列入唐山市“十二五”七大旅游项目和“十大文化产业园区”,被河北省确定为精品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区”和“中国十佳风貌街区”称号,2014年5月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

    据今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滦州古城客栈入住率均达到了90%以上,且旅游人群结构更加优化,以京津冀、内蒙古、辽宁等地的组团游、自驾游居多,一个破败不堪的旧城区一跃成为京、津、唐、秦旅游线上的“黄金驿站”。就在前不久,滦州古城景区内第6家大型客栈——清风湾客栈正式营业。投资方北京尚途旅行社总经理茅珊珊介绍说,随着滦州古城的发展,来这里游玩儿的北京游客越来越多,暑期不提前三五天预定,根本没法儿安排客人入住。

    龙头高昂,龙身飞舞。在滦州古城的强力带动下,全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旅游板块迅速崛起。2014年,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文化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乡”书传奇,高擎大旗传承发扬滦河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域独一无二的印记。

    在滦河流域27个县(市、旗、区)中,滦县因滦河而得名。以三千年风华过往为背景的辽代契丹文化,以辛亥滦州起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青龙山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以“滦州三枝花”评剧、皮影、剪纸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以境内自然生态为载体的山水生态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作为国家认定的千年古县,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县坚持“在挖掘中传承,在发展中弘扬”。以“文化传承与科学发展”为主题,自2011年起,这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滦河文化节,通过举办文化产品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研讨会、民俗文化交流展示等活动,广泛开展滦河文化产品开发展示、滦河文化交流研讨、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等活动,为繁荣发展滦河文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滦县也因此被中国民协先后命名为“中国滦河文化之乡”“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中国地秧歌之乡”和“中国评剧艺术之乡”,并挂牌建立了“中国滦河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皮影艺术研究基地” “中国地秧歌研究基地”和“中国评剧艺术研究中心”。

    这县还相继成立滦河诗社、滦州皮影研究会、滦州地秧歌研究会、滦州武术文化研究会、滦河书画研究会、茶文化研究会、玉石文化研究会、孤竹文化研究会8个研究会,依托文化人才队伍开展滦州皮影进校园、滦州地秧歌大赛、滦州武林群英会、精品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播普及滦河文化。编辑出版5卷35册卷《滦河文化系列丛书》,创办《滦水之声》报纸、《滦河文化》杂志、《滦河诗刊》、滦河文化网络,搭建起了文化交流平台和立体传播网络。

    文化沃土雨露尽洒,根深叶茂的滦河文化走向全国,“四乡”也成为千年古县的崭新名片。

    “四馆五园”竞风流,为经济转型提供硬支撑

    走进如今的滦县,处处流淌着文化的气息,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滦县文博馆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滦河文化博物馆、城市规划馆撑起了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四梁八柱”。

    位于古城景区内的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为我省首家皮影博物馆,馆藏2万多件皮影。陈展分5个展馆,由中国皮影戏简况、滦州皮影的创始与发展、滦州皮影的造型艺术、滦州皮影的传统及现代剧目、滦州皮影制作与演艺等内容组成。从原料驴皮刮晒到影人雕刻、装订,每个展厅都以大量详尽的史料和原物,再现了皮影这门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魅力,成为这县传统艺术教育的基地。此外,馆内还设有一个皮影演艺厅和水吧,在皮影演艺厅欣赏滦州皮影,在水吧休息并欣赏、购置皮影衍生品,吸引着大批游客的来访。

    为深入开展滦河文化的发掘、研究、交流和传承,推动滦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县又投资1.23亿元建设滦河文化博物馆和城市规划馆。滦河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将用文字、图片、影像、实物、多媒体等形式记录滦河文化的发展史,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一家以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决策者的眼光更加长远,文化产业的布局更加宏大。在此基础上,这县正谋划建设滦州古城玉文化产业园、龙山红色文化产业园、中华道德园、滦河缘风情园和影视传媒产业园。

    总投资7.8亿元的玉文化产业园以北方玉文化的厚重积淀为文脉依托,着力整合北方珠宝玉石资源,打造集加工、交易市场一体化的产业中心和文化创新平台,将滦县打造为京津冀珠宝玉石文化产业中心和聚集高地,乃至辐射东北。龙山红色文化产业园依托“龙山结盟”“滦州起义”等烛照千秋的历史事件,建立以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墙、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等为主的红色旅游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中华道德园以滦县源远流长的夷齐文化为内涵,全面展示孤竹古国的历史传说,诠释道德文化内涵。滦河缘风情园占地近千亩,内含森林公园景观改造提升、滦州奥体中心、滦州文化艺术中心及生态社区的开发,大力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质,努力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交流的展示平台、城市会客的后花园、都市人群的游憩乐园。影视传媒产业园将影视基地与旅游相结合,以旅游为杠杆,撬动影视产业的发展。目前正与中央电视台积极洽谈占地7000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华北影视文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吸引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亿元。

    千年风华开枝散叶,也成为凝聚民心民智的强大能量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0年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04%、24.59%和35.28%,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了5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均翻了一番半。2014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列全省132个县(市)第9位,比2009年前进了8个位次,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二五”末“进位全省十强”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6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1.9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亿元。滦泽千里,城迎天下。“一河、一城、四乡、四馆五园”的滦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正浓墨重彩地书写滦县文化旅游建设新篇章。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