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国务院促住房旅游六大消费

2014-10-30 09:18:21 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提高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确定发展慈善事业措施,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

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

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二要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要完善管理,防范风险,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使开放的金融市场便利和惠及消费者。

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

会议认为,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必须创新机制,使慈善事业与国家保障救助制度互补衔接、形成合力。

一要落实和完善公益性捐赠减免税政策,推出更多鼓励慈善的措施。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引导公众捐款捐物、开展志愿服务,推进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等试点。

二要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慈善组织。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

三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募捐,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及时公开项目运作、款物募集及使用等情况。加强监管,依法查处违规募捐、违约使用捐赠款物、无正当理由拒不兑现捐赠承诺等行为。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

6大重点消费领域

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

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

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

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

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

解读

“增加收入让群众 能 消费”

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这无疑为我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指明了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正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专家分析,当前制约释放大国消费红利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历年数据,近二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由1995年的51.1%下降到2013年的44.7%,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为克服体制机制障碍,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现阶段经济增速本身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时候要追求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增长,而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

【责任编辑:赵彤】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