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天津津南携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到家”推介

2014-06-29 08:23:33 来源:

 

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以来,京津冀三地不约而同的将旅游作为推动落实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三地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中,大力发展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使用范围成为三地政府共识。进入第二季度,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量一举突破30万大关,并与天津津南等京津冀多个区域的旅游主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探索区域旅游资源融合,并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6月28日,京津冀旅游一卡通携手天津市津南区旅游局,来到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的发源地廊坊市进行市场营销推广。“天津市津南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宣传”活动于上午9时在廊坊市九天休闲谷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天津市津南区旅游局、廊坊市旅游局及京津冀旅游一卡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廊坊市旅游局精心组织当地具有较强组团能力的旅行社与津南区旅游区4个镇旅游主管部门、7家旅游景点,建设银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团队与廊坊的新闻媒体及市民游客等数百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宣传推介活动。

此次天津市津南区携区域重点旅游资源走进廊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包括针对廊坊市及周边旅行社负责人、媒体等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津南廊坊旅游推介会”、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现场办卡和针对廊坊市民的“跟我去旅游——请到天津津南来”津南景区宣传活动。推介会上,津南区旅游局局长葛汝兴、廊坊市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韩勇分别就两地旅游发展情况,双方合作等内容讲话,两地旅游局负责人共同签署《旅游合作备忘录》,在旅游发展的多个方面要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一是联手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项目。两地将共同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的发行,鼓励和引导本地优秀旅游企业加盟。充分利用一卡通所带来的京津冀三地旅游客源、银行资源、媒体资源,借助国内大型旅游活动平台,联合向海内外开展宣传促销。二是加强津南、廊坊两地互动,共拓旅游客源市场。两地积极推动彼此之间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组织区域内旅行社开展互动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促进本地旅游团队到合作区域旅游。三是整合资源,联合开发旅游产品。今后,津南、廊坊两地将积极整合区域内优势旅游资源,联合打造特色鲜明、一程多站、适销对路的精品线路,并纳入各自的宣传资料,加以推广。四是畅通渠道,共享区域旅游信息。两地将畅通信息交流渠道,积极创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做实智慧旅游;建立旅游网站相互链接,互享区域旅游信息。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合作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及线路,不断扩大影响力。在推介会现场,两地旅游企业在充分沟通后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启了两地旅游合作营销之路。

此次津南区旅游局还特别针对廊坊市民,在廊坊市九天休闲谷举行了津南景区走进廊坊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廊坊市民既可以现场办理由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银联卡,了解津南六大重点景区的具体情况,参与景区二维码加入等互动宣传活动,还可以欣赏到富有津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小站挠秧号子、劝兵歌等节目表演和津南民俗手工制作表演。除了这些宣传活动之外,津南旅游还将登陆廊坊电视台《跟我去旅游》栏目,向廊坊市民展示津南旅游风采。

内蒙古乌兰察布旅游局赵亮局长专程带队前来考察京津冀旅游市场,他们对津南与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平台合作模式非常感兴趣,并将加入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平台作为打开京津冀旅游市场的有效手段。赵局长在现场媒体采访时谈到与旅游一卡通的合作展望时说道:我们来京津冀,看好的就是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的资源与实力。倚重的也是想把内蒙旅游资源向京津冀区域全面推广。

本次活动是津南、廊坊两地旅游践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平台,鼓励两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借助“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平台优势和桥梁作用有效带动客源的市场导入,扩大两地旅游在京津冀旅游市场的份额。同时,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推动京津冀旅游合作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彤】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