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

来源:人民网  2014-03-21 17:15:20  责任编辑:赵彤

主持人

平时大家在会下还是要组织动员起来,大家积极探讨,对问题进行探讨。比如开会或者组织相关类型的活动,来丰富、来进行参政议政,来履职,来履行自己的职能。 [11:38]

李东东嘉宾

我们界别很活跃,我们委员的通讯录都是独树一帜的,我们的通讯录都是我们委员履职的新闻图片,再加上他的特写,他还要写一句对大会和对委员的祝愿和祝福。这就是我们新闻出版界别委员的通讯录,这样大家更亲近了,不认识的,通过这个认识了;认识更熟悉了,加深了联系和友谊。我刚才说的那几次活动,我们都有会后编印的活动纪实工作画册。 [11:40]

主持人

我也看到您这上面写的“五年议政友谊长”,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接下来看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知道1949年9月,您的父亲李庄曾经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进入中南海怀仁堂参与采访报道了政协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可以说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一个文字遗产。您和父亲与人民政协其实也有65年这样的情缘了。想问一下您,父亲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对您参政议政有哪些感悟和启发,对您平时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呢? [11:40]

李东东嘉宾

我父亲李庄,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推进,从太行山下来,从平山,跟着中央从西柏坡进京,参与了接收国民党当时在北平的宣传机构,比较早地就进入了北平。随着中央号召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界人士一起商讨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他是在1949年初就进入了北平,一直到9月21号开会之前,这一段,都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因为他们都是创始人了,参与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工作人员参与了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各种准备工作的报道,他本人是全程参加并报道了政协会议。因为当时北平刚刚解放,当时真是百业凋敝,都找不到一个很大的会场,后来就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当时第一届政协,那时候不叫政协委员,是叫政协代表,这600多位代表,应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家团结共事、共商国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因为会场不大,一定要保证代表的座位,其他的工作人员,包括记者,基本上是没有位置的,特别是在怀仁堂的主席台前区,那就更是位置非常紧张了。这样的话,很少的记者能够进到前面去。我父亲回忆,各民主党派都对中国共产党非常尊重,对中共中央也非常尊重,这样就给了中共中央机关报一个记者名额,就是文字记者名额;然后新华社有一位文字记者的名额,还有摄影记者;再就是新影,就是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就这样几位在前面,他们都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摄像、录音手段,就要凭他们的观察,他们认真参会,在那个地方观察采访,用他们手中的笔和本来记录一天一天会议的进程,来记录开国的光荣的神圣的时刻。[11:43]

李东东嘉宾

因为从新闻的特点来说,新华社主要是要发消息,每天要把会议消息及时地发出来。报纸的特点在通讯和评论。那时候报纸很少,刚解放,中央的报纸没有几家,地方有的党报都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有些省建立起来了,报纸是很少的。报纸,作为今天说的纸介质媒体的功能,当时一是通讯,一是社论。前方,我父亲受组织派遣,他到前方现场采访,他就负责写通讯,后方就每天写社论,就这样配合起来,一方面发新华社的消息,然后配上通讯,然后再有社论,这是党报的特点。 会议是从9月21号到9月30号,中间休会两天,就是第一届政协一共是8天会议。在这8天里,600位政协代表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共同的领导和努力下,就商讨着建立了这样一个新的屹立在东方的人民的共和国。我带来的报纸,是第一天的,开国那天的报道。 [11:46]

李东东嘉宾

李东东嘉宾这份报纸,大家可以看到,时间是中华民国卅八年九月廿日,因为还没有到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改纪年的时间,所以在这一天还是民国纪年。这是人民政协开会的第一天的报道,它的上面是毛主席关于大会的开幕辞。你看消息的标题就知道了,肩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这个时候已经宣布开国了,主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副题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底下二级副题就是一系列的任务。这就是我说的消息了,这是新华社记者发的消息。我父亲的通讯就在这个位置上,他是用的毛主席开幕辞里的一句话“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引了引号的,标题用的是这样一句话。这边是社论,后方编辑部赶社论,社论也非常明确,用今天的话说,语言非常鲜明,标题也非常简洁,“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9月21号的大会第一天 。会议开下来,一共八天,不断地按照会议的议程,解决各种问题。到了9月28号的时候,公布了 27号会议决定的事情。27号的会议决定了多少事情呢?你看到28号的报纸,报眉上是1949年9月28日了,《人民日报》的社址原来一直是北平,现在成了北京了。为什么呢?因为按照法定程序决定了很多事情。这天消息的标题,引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重大决议”,这一天决定的事情是非常实质性的,都是什么决定呢?“通过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第二项是“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项是“国都定于北平改为北京”,第四项是“国旗、国歌及纪年均已确定”,这是非常庄严的历史时刻。 [11:50]

李东东嘉宾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 通过一个新闻记者承担采访一次具体会议的任务记者记录了当时的这个事实,这个瞬间就积淀成了我们人民共和国历史长河里的一掬浪花也好,或者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他参与了这个报道,他也忠诚地记录了历史。 [11:51]

主持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宝贵、非常珍贵的,而且当时摄像技术各种手段条件都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就更显得这份文字遗产宝贵的程度了。刚才您也谈到很多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做,接下来想请问您,您认为一个好的新闻作品有哪些标准?您有哪些想法和网友分享一下呢? [11:52]

李东东嘉宾

好新闻的标准现在有很多说法,但是我想是能明确起来的。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作品,或者说好新闻,首先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我觉得首先应该把握这样一个正确的方向。 其次,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这样就能做到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新闻作品都出自新闻工作者的笔,是人的主观能动的一个劳动的成果。能够写出好新闻的,一定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一直在新闻宣传战线工作,虽然后来比较长的时间不再直接从事新闻工作,但是我还是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断地产生。 [11:53]

李东东嘉宾

我认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第一,能够继承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今年已经建立90多年了,党的新闻事业是在一代一代新闻工作者手中发展的,前赴后继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很好的局面。“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史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新闻的几点,新闻史历史的瞬间。”党的新闻工作者记录这些重大事件,当时正在发生着的、他们参与其中的那些事实,可能是重大的,也可能就是一个很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甚至一个村庄的,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只要他们认真地、真实地、生动地记录了那些发生的事实,他们实际上也就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他们在忠实地记录新闻的时候,也就忠诚地书写了历史。所以,我觉得就是要继承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那种忠诚、执著、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我觉得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一点都不能变。 第二,要有志于使新闻工作留名青史。不是说新闻工作者自己,你是新闻队伍中的一员,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能够流传下来,有它宝贵的被人民永远纪念的这个成果。事业是由人来从事的,从新闻工作者个人,从我们的队伍建设看,有志于做新闻工作,我觉得就应该有志于使自己的报道留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留在共和国的新闻史上。 对新闻记者定义的表述不少,我看有一种提的不错:新闻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历史的书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虚假失实的报道,低俗、媚俗、跟风、追星那些表面喧哗没有多大实质意义,不是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实践服务的报道,我相信不可能留在共和国的新闻事业史上。所以,我想要使新闻事业彪炳青史,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自己有不同一般的要求。 [11:56]

李东东嘉宾

第三,要着力提高自身的学养。前面谈到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政治操守应当不同一般,与此同时,我认为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还应当具有较为深厚的学养,也就是学识和修养较为深厚的积淀。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加学养,是做一个有竞争力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比较高的水平是“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因为有了前者,就是说新闻的敏感性,写人所不写,就是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捕捉到的、没有升华出来的东西,就抓住了当下社会生活的事实,捕捉了别人没有留意、因而很可能独树一帜的新闻话题;有了后者,就能使那些事实、思想、学问、文采俱佳的新闻作品,立足千秋新闻史册。 [11:57]

引题图片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