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天柱山麓水文化:金坝玉渠功犹在

2014-03-13 09:34:28 来源:中国网

巍巍天柱山南麓和北麓,环抱着溅珠洒玉的潜水和皖水,万古不息地流淌着,古皖大地被润泽着。在这两条河流上有被叫做“玉渠”“金坝”的吴塘堰、乌石堰,是我国两大著名古代水利工程,“当年筑堰功犹在”,如今“金坝”“玉渠”仍悄然释放着它的独特效应和魅力。

 

吴塘堰,亦曰吴塘陂,野寨中学对面,潜河南岸,距县城6公里,古青口驿附近。乌石堰,潜山县城西北10公里,位于皖水右岸滴水崖山口。有关吴塘堰和乌石堰的最早文字见于《三国志》。

《三国志·刘馥传》载: 汉魏之际,扬州刺史刘馥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蓄。”《安徽通志稿》载: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重开吴塘、乌石二陂以溉稻田。同年吴将吕蒙献策:“皖地肥美,欲霸中原,必得皖地。”此意与孙权不谋而合,于是吕蒙受命征而据之。三国之际,魏、吴在江淮地区长期对峙,为解决粮秣补给问题,曹魏大修陂塘进行屯田,东吴“表令诸将增广农田”,就近屯兵垦殖,客观上都为百姓做了功在千秋的善举。以至有史记载曰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晋人攻破皖城,“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 (《晋书·王浑传》)。其积谷稻苗均受益于吴塘堰工程,从另一个侧面可见吴塘堰工程规模之宏大。

吴塘堰、乌石堰历经沧桑,千余年间几易闸址、堤坝,不乏清官贤守,或亲率其民凿河,或募捐建闸。

《太平寰宇记》卷125载:开皇十八年(598年),刺史梁慈更广沟渠,又加稻田百余顷。后自贞元二年(786年),洪水涌溃,畴阜成洲,古之良田,半为沙卤”。

《全唐文》卷409《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并序》载:大历中,独孤及在舒州刺史任上曾率众于吴塘撰文祭神祈雨,以期解救“盛夏旱蒸,五稼将枯”之危。“属淮南旱歉,比境之人,流移甚众,公悉心以抚,舒独完安。”因御灾有方独孤及受朝廷褒奖,史家记述颇多称许。

明嘉靖元年(1522年),安庆知府胡缵宗为扩大塘陂的灌溉面积和灌溉质量,主导重修吴塘乌石二陂。在乌石陂筑石坝,时人名之为金坝;于吴塘凿石渠,时人名之为玉渠。时人国子祭酒汪伟在《新开吴塘石渠记》中力挺胡缵宗治郡三年“利靡不举,弊靡不革” ,视察后下决心“不一劳者不永逸”,“凿山麓之石为渠,凡二百余尺,广十有六尺,深加广四之一。水入石渠,顺其性安流徐行,以达于土沟,以灌于田,岁乃大熟。”明代的吴塘堰灌溉面积凡田三千七百余顷。对于胡瓒宗的惠民举措,当地人民深感其德,特为其立碑以志不忘。民间有歌谣赞曰:“郡有贤侯凿石渠,石坚渠深水平趋,工不再兴田常濡,私足粒食官无逋,昔为吴塘今姓胡,千秋万年名与俱。”胡瓒宗自己也写诗表达了得意之情:“十里声潺潺,陂塘水不悭。笑涵天柱影,愁破皖公颜。凿玉翠微湿,流云碧汉湾。行行见新柳,晴日鸟绵蛮。”直到万历间才有知县于廷寀因吴塘堰“岁久陂圮,重筑石堤石闸”的记载。

《潜山县志》载:清康熙元年,知县常大忠于吴塘上里许筑新堤,新闸迁吴塘陂于谷水。壬辰年(1652年),知县郑玄于乌石堰重筑石堤,民利德之。清康熙十年(1671年),乌石堰以下堤岸最多,不时崩塌,近河之田,颇为漂荡,知县周克友督夫挑筑完固。历代虽多次对乌石堰进行整修加固,但因屡遭水患,灌溉功效下降。直至清道光元年(1821年),潜山知事常景周集夫修筑得固,安全益百余年。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国家投资1.2万元,将吴塘闸再次迁址到山边,扩建成高2.25米、宽1.5米双孔浆砌石拱闸,闸外又建成近200米的拦河堤,改善引水条件。1959年,为解决潜河下游部分乡镇灌区水源问题,潜山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挖出一条全长30公里的干渠,既灌溉又泄洪。灌区面积1.9万余亩,系建国初年的六倍多。乌石堰灌区共建造大小进水闸8座,节制闸厢斗门共119座,泄水闸一座,开挖总干渠1条、干渠3条、支渠8条,堰口淤沙基本得到解决,保证了灌区灌溉水量,避免了洪水对灌区和潜山县城的威胁。现乌石堰灌溉面积达1.4万亩,为建国前的3.5倍,偏远山区乡村也能旱涝保丰收。

一千八百多年前最初的吴塘堰早已被历史尘埃湮没,但吴塘堰堪称“屹然金堤,永为民利”。晚年王安石荣封舒国公欣喜之际与友人唱和曾追忆当年通判舒州:“故情但有吴塘水,转入东江向我流。”表现出他对吴塘陂的一往情深。宋贺铸也有诗:“江转皖公山北流,萧闲人物美田畴。一溪春水百家利,二顷夏秧千石收。小市竹楼张酒旆,平桥松岛荫渔舟。莫知农老何为者,几叶传封乐国侯。”(《题皖山北濒江田舍》)这里展现的是宋代魅力吴塘。

吴塘堰水利灌溉工程不仅有左右农业收成的重要地位和济民于难的价值功能,还因吴塘堰口是舒州通往京畿和各州府的官道驿站,绿水横前,青畴绕侧,微风吹拂,轻舟自渡,旦暮之间,景象万殊,是风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著名潜阳十景的吴塘晓渡、酒岛流霞、 诗崖漱玉、酒井西风、石牛古洞等景点就在吴塘堰畔。年前潜河水上旅游开发项目呼之欲出,且已被列入省“861”重点项目。宋人邓宗经有诗:“两岸青山一叶舟,几人争渡立沙头。 松边古寺分歧路 ,柳外人家映绿洲 。云气晓迎红日上, 烟光晴共白云浮 。当年筑堰功犹在,未必曹瞒失所筹!”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更多地领略翠连深潭、崖青水碧的林泉之胜,可以骄傲地感受到古代天柱山人把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自觉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智慧。 (文/图 余迅)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彤】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