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25年老火车站 关于石家庄铁路的爱恨情仇

2012年12月21日0时,石家庄新客运站将正式开通运营,从此,石家庄站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作为一个因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的城市,石家庄与它的火车站总是一个无法割裂的整体。细数起来,“石家庄站”先后经历过四次变迁,每次变迁,总会给城市带来一番新的天地。

石家庄站振头站并存

·和一个法国人有关

东到车辆厂前街,北到北后街,西到普济胡同,南到新华路。1907年以前,居住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个被称为“石家庄”的小小村落,在百余年之后的今天,已经蜕变成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这一切跟一个名叫挨士巴尼的法国人有关。

19世纪末,清政府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

1897年,清廷委派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修建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与此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也开始筹划建设正太铁路,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定在正定,具体在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

卢汉铁路打算官督商办,而正太铁路却是山西商务局向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人与俄国人合办)借款筹建的,当时借款2500万法郎,而且整个工程的总工程师也是法国人——挨士巴尼。

因为起点车站选的是柳林铺,签订的借款合同上也就标明“柳太铁路”。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时的情形

·借着振头的名气

1904年,正太铁路开始正式动工,“修到柳林铺要过滹沱河,要架桥铺铁轨,造价会非常高,他为了节省费用,就不准过桥,把起点向南移。”石家庄地方志办公室编辑苟志俊对本报记者说。

当时的获鹿(今鹿泉)知县名叫谢鉴礼,听闻此事便动了心思。

谢鉴礼为人开明,知道修建铁路的意义,他想把车站放到获鹿县城东面的海山岭。谢鉴礼专门找来获鹿县两位德高望重的士绅,让他们与挨士巴尼搭上关系,想办法说服这个法国人把站西移到获鹿附近,即便是花钱贿赂也可以。然而谢鉴礼没有想到,这两位士绅非但不能去游说别人,他们自己对修建铁路车站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这样会坏了获鹿的风水。

于是,车站顺理成章建在了不怕坏风水的石家庄。“如果当时真修到了获鹿去,估计也就没有今天石家庄的发展了。”苟志俊说。

而在此之前的1902年,早已动工的卢汉铁路已经改名为京汉铁路(北京前门火车站-汉口),并且在石家庄村东建站,因为当时石家庄村太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石家庄村那么小谁知道,振头当时是获鹿县七大镇之一,恐怕也是最大的一个镇,繁华程度仅次于获鹿县城,名声很大,所以就叫了振头站。”苟志俊说。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通车。“其实在1902石家庄就已经建站了,京汉铁路已经修到了这里,只是还没有通车。”苟志俊说。

正太铁路石家庄站

·两条铁路两个站

正太铁路临到动工,盛宣怀发现,法国人要修的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宽轨铁路,而且法国人说,如果一定要修宽轨,就要多向华俄道胜银行再借6000万法郎,但是银行不愿意再借钱给清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僵持,清政府只能让步。

挨士巴尼一味省钱,正太铁路最终修成一米窄轨。虽然京汉线与正太线在石家庄交汇,却是两条并行线,火车无法换轨,于是,正太铁路车站即石家庄车站就与京汉铁路振头车站并列存在。“两个车站间的距离不足百米,挨得很近。”苟志俊说。

正因为这两座火车站的道路不并轨,无法实现客货联运,所以,带动了搬运业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铁路道岔的畸形发展。许多大企业(如井陉矿务局、山西的保晋公司)和1923年创建的大兴纺织股份公司等私营资本家陆续投资创建密密麻麻的货运道岔,从正太铁路卸下来的货物需要搬运到京汉铁路上站,同样从京汉铁路运来的货物需要先在道岔上下站,再搬运到正太铁路车站上车。正是这种原始的搬运业与现代化的铁路交通业的融合,造就了石家庄迅速膨胀的运输大军,也诱发了人口的城市化,并不断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如果当时正太铁路修建的就是宽轨,那样石家庄就成了一个过路站,不会有搬运货物的运输业的产生,恐怕也没有石家庄的繁荣。”苟志俊说。

在日伪时期出版的《石门新指南》中,石家庄当时已经拥有多家以运输业为主的货栈。“在今天大经街的南头,还有当时日本人自己建立的马场,就是搞马车运输的场地。”苟志俊说。

当时的振头站隶属于正定站,规模很小,主要房屋只有售票室、小候车室、进出站检票口、站长室等,职工加路警只有十几个人。《石门新指南》记载说:“每有车至,仅数小贩,售卖零物,及村中小店数家,凡赴山西客人至此,再觅车轿起早西去。”

振头站虽然小,但是铁路的开通,让石家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逐渐有了名气。

相比较而言,正太线上的石家庄站地位却比振头站要高。“京汉线上的石家庄站(振头站)是一个三等路过站,正太铁路线上的石家庄站则是正太的终点站,而且正太铁路管理局也设在这里。”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李惠民对本报记者说。

上世纪初的火车站大石桥

·大石桥职工捐资兴建

石家庄因两条铁路繁华起来。但是铁路线也造成了人、畜行路困难,石家庄正太铁路员工与各界代表联名上书正太铁路局,要求建立一座跨越铁路的大桥,但是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因为总是出事儿,铁路员工每人捐献出一天的工资,修建石桥。当年秋季竣工,桥长150米,高7米,宽10米,有23个石孔。从此石家庄始有桥东、桥西之分。

《石门新指南》对大石桥的修建过程有详细的记载:“当前清三十一年,正太铁路告成,全部通车,即于石家庄(石门旧名)设管理局,而机车房、转车盘即在局址之东,铁轨纵横,车辆络绎。而正太铁道与京汉路轨成平行线,其东西乃休门与石家庄来往之孔道,其间每日往来者甚众,路局恐火车撞人,在三十二年即有于路轨上架设桥梁之动议,因事未果。讵于三十三年而不幸之事迭出,曾接连三日火车撞毙三人,遂积极修建大桥以防危险。又以大石乃附近出产,其价较廉,乃用石为材料,由正太路包工、唐山人赵兰者承包,其经费由全路局华法职工,各出一日所得之薪资聚成之。”大石桥现已成为石家庄一处著名的历史景点,它的兴建标志着石家庄城市精神的萌芽。

【责任编辑:赵彤】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