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宫灯结缘旅游 开启财富的钥匙

 

藁城宫灯为石家庄市一项重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经过多年的深入挖掘和大力扶持,这一传统手工艺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藁城宫灯占全国宫灯产业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2.5亿元。火红喜庆的宫灯不仅照亮了藁城百姓的致富路,也成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也讲述了一个从传统工艺到财富钥匙的神奇。

随着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青奥会特许商品也在陆续摆上货架,在这些商品中,一组梅花红、梧桐绿的青奥版藁城宫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细的做工,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藁城宫灯继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和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后,再次亮相大型国际活动。

藁城宫灯 照亮村民致富路

藁城市,是闻名遐迩的宫灯之乡,该市的宫灯生产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据传,明代藁城县屯头村里有位李姓师傅,他手工制作的纱灯,美观明亮、经久耐用,受到当地士绅的欢迎,后被选作贡品传入宫中,故得名“宫灯”。藁城宫灯以红纱灯为佳,其造型优美,易于保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藁城市的宫灯生产集中地梅花镇屯头村,该村书记苏振国介绍,传统宫灯制作工艺,要经过56道工序,全部靠手工,费工费时。近年来,通过技术攻关,他们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借着走进奥运、世博的东风,屯头村的宫灯生产和销售也被带动起来,现在年产量已经由最初的200万对,发展到3000万对,每年宫灯的产量增长20%,做灯的熟手一天挣个八九十元不成问题。

现在的藁城屯头村已经是“大江南北独一村”的宫灯生产专业村,并辐射周边5个乡镇57个村加入宫灯生产,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宫灯原料采购、产品推销、零部件销售等一条龙配套服务。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纷纷变成早九晚五的“上班族”和“手艺人”。

不断创新 迎来产业大发展

古老的传统技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赢得市场。为提高产品创新水平,藁城市成立了宫灯行业协会,协会牵头制定了统一的管理标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将一家一户作坊式经营转变为整体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聘请工艺品研制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使藁城宫灯不再仅仅是照明工具,更成为文化宣传、发展经济、烘托气氛等的有效载体。

“2006年‘福娃纸雕宫灯’被批准为奥运特许商品,就是看重我们的别出心裁、敢于创新。”一位宫灯企业负责人自豪地说,经过不断研发,现在藁城宫灯已经发展到工艺纸雕宫灯、红纱灯、大型电动彩灯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新式宫灯美轮美奂,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收藏价值,还可以作为纪念礼品馈赠亲友。

在借鉴传统宫灯工艺造型的基础上,该市宫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独创的民间纸雕彩灯,荣获三项国家技术专利,被省政府指定为对外交流礼品,先后荣获第二届、第三届河北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同时,他们还注册了“屯头”牌、“元宵”牌商标,保护了藁城宫灯的知识产权,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引导宫灯产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结缘旅游 宫灯文化新拓展

立足优势,拓宽思路,才能不断延长宫灯文化产业链条。藁城人立足宫灯文化产业优势,把宫灯当作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他们自主筹建了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藁城宫灯博物馆,通过实物来展示藁城宫灯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制作工艺。

据介绍,藁城宫灯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宫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被河北省旅游局命名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每年接待15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们将藁城宫灯博物馆作为景点,周边还设有农家客栈、农家饭店、特色购物超市等,吃住、观赏、休闲服务一条龙。”宫灯博物馆负责人说,今年春节期间,有近万名城里人来到这里,体验宫灯文化,观看制灯流程,亲手扎制宫灯,走时还可以购买宫灯作为礼品和纪念品。“建设这个平台是为了展示藁城的宫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藁城宫灯,喜欢上这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技艺。”

【责任编辑:赵彤】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