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开发别伤了“地球之肾”

位于陕西的红碱淖湿地保护区内,游客在湖边散步。 (资料图片)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自2005年批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目前我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已达213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保护湿地面积近100万公顷。在湿地旅游越来越火的同时,我们不能放松湿地生态保护。

湿地旅游方兴未艾

今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旅游”。

湿地,包括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等。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得益于旅游业的助力,湿地展示给人们无数美丽和无尽发展潜能。

我国拥有众多湿地,类型多样、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优越的湿地旅游资源基础。正因为各方看到了湿地的价值,湿地旅游热潮在各地兴起。 

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自2005年批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目前我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已达213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保护湿地面积近100万公顷。这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湿地资源因不当开发而受损

湿地旅游方兴未艾,但是带给湿地的却不仅仅是欢乐。 

在我国东部某鸟类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刚刚兴起之时,当地农民发明了一种“牛舢板”旅游车,拖载游客进入湿地深处观光。同时他们还出租雨靴给游客,方便游客进入湿地采集螺蛳、蛏子等底栖动物。持续一段时间后,有目击者称,牛舢板在一望无垠的湿地中拖出了一条寸草不生的泥泞大道,而伴随着游客的身影,废矿泉水瓶、塑料袋、香烟头等垃圾随处可见。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行动阻止当地农民进行对湿地有害的经营活动。但可惜的是,由于法律法规交错、多头管理纷杂,保护区在处理无序旅游开发等方面,处境尴尬,力不从心。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湿地公园存在以破坏湿地为代价、让游客玩得“舒心”的事例,最常见的就是建设步道,深入到湿地核心。湿地被步道切割后,动物的家园破碎了,物种慢慢减少;还有人把“烧烤船”直接开进湿地,以烧烤蜻蜓幼虫为招牌菜肴;更有甚者,在湿地放养家禽,加大了野生物种被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由于旅游业能给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当地政府也乐于看到湿地公园的旅游业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旅游规划和有力的控制管理,导致游客过量涌入,随之而来的就是湿地内的酒店、别墅等房产违规开发等屡屡发生,这些对湿地环境及野生物种都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湿地资源是脆弱的,一旦遭受破坏很难甚至无法恢复。在我国湿地旅游越来越火的时刻,必须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使旅游产业为所在地区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保证人与湿地和谐可持续发展。

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不能少

湿地公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不仅具有生态旅游功能,而且也是国家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指出,完善的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是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蓝天白云,碧波粼粼,野鸭悠然,芦苇无际……要不是路旁的沙枣林和远处的雪山时刻提醒记者,记者真会以为自己身在江南水乡,这里其实是距离江南数千里之遥的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张掖按照“顺应自然”的思路,坚持生态立市,恢复湿地功能,以湿地保护引领城市发展,先后建立了9个重点湿地区域保护点。本着顺应自然的原则,让湿地自然恢复,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戈壁水乡再一次彰显出美丽的风采。张掖的成功经验在于,当地政府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有科学的认识,通过保护湿地生态,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内,白鹭翩飞,景色迷人。而新实施的管理办法让那里的旅游更加井然有序。根据规定,在湿地公园内竖一块广告牌要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擅自填土、挖掘、倾倒废土等,如不能恢复原状,将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湿地内建设项目要严格遵守公园总体规划,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应提请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据悉,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保护管理条例,“火爆”的湿地旅游正被逐渐纳入“无情”的管理之下。有学者建议,从长远来看,还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协调,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为湿地旅游与湿地旅游放飞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未来。

湿地旅游该向何处走

专家提出,湿地旅游应该重点突出湿地情致与生态理念,强调贴近自然,以湿地保护为主题,对公众普及湿地科普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湿地旅游的,要按规定只在实验区进行经营,对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并且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监控人流车流、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物种等;在湿地旅游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要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预测、分析生态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救,确保湿地旅游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卓有成效,许多即将消失的湿地重焕生机。但总体而言,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稍有放松便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面对朝阳般升起的湿地旅游业,我们应牢牢守住湿地保护的底线,让旅游为湿地保护带来机遇而不是伤害。

【责任编辑:赵彤】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