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我一直在路上
河北新闻网
2010-11-16 20: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  蕾
【字号

本站搜索

河北法制报 盖媛媛

 

采访小牛

     涉县是一个美丽的革命老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就从这里走来,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在太行地区的旧址昭示着一段历史的停留,也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流逝,往昔战斗的岁月已步入历史。现在的生活让我们深刻缅怀过去,前辈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属于我们的红色记忆不能忘。

     这次老区行活动,我是怀着十分荣幸和自豪的心情来到涉县的。此行之前,涉县给我的初步感觉是有深厚的革命渊源赋予了它浓郁的文化底蕴,革命旧址的老房里老革命家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和革命事迹是那么鲜明和深刻。而真正参观了一二九师旧址、左权将军墓之后,我们再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对能拥有现在的生活多了一份感恩。

     金秋十月,河北省直新闻单位30名青年编辑记者共分为六组进村入户体验生活。我被组织单位分到了南坡村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南坡村是涉县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早的村。放眼望去,一排排规划有序、整洁美观的新民居;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犹如一根根连缀的绸带,将一栋栋农家楼房紧紧相连……老乡们对每一位编辑记者的深切关怀,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热情与朴实。来老区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没想到老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比我们城里人的生活质量还高,简直不敢相信。

     涉县有著名的三宝——“柿子、花椒和核桃。”而我所居住的辽城乡南坡村就是以柿子闻名的乡村。进村第二天,我与同行的编辑记者们同老乡们走进菜园摘柿子,一起做柿饼。柿饼是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食品,我特别爱吃,但是一直不知道是如何加工出来的。与老区人民共同生活的日子,让我清楚地明白了柿饼加工的每一个细节。老乡们教给我如何摘柿子,如何去柿子皮,再到如何将柿子和柿子皮的晾晒……每一个步骤的学习都让我倍感激动。采访中,我了解到,柿子皮削下来后加上红豆还可以做成馅,蒸豆沙包或做成别的食品。而出售柿子的成本价是每斤四毛,老乡们的工钱确是每斤5分钱,挣下的钱老乡都积攒下来舍不得花。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易的,这让我想到大都市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生活。

     温室大棚菜是辽城乡投资的支柱产业,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纯绿色成为了当地蔬菜的标志性书签。这里的新品种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主要用于出口国外,不仅拉动了内需,还帮助老区人民走上了致富路。我和同行的编辑记者们采摘新鲜蔬菜,在劳动中和老乡们拉近距离,共同交流学习经验,享受收获劳动成果的那份喜悦,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辽城乡政府领导们对该乡农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为此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种种场景令人难忘。我把每次活动体验时的场景定格下来,连同涉县的美景一同装进相机里带回家,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与他们共同分享涉县老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六天的时间,让我们编辑记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白天安排的紧张活动到夜晚坐在一起倾心交谈,再到一起准备、表演文艺节目,每段回忆至今仍那样清晰,我想这将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又一抹新绿,这份宝贵的友谊值得我们永久珍藏。

     与老乡们在一起的日子是短暂的,但是其间的收获,必将成为我一生中永久的记忆、永久的鞭策、永久的动力。老区人民的朴实与热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革命的历史让我时刻铭记在心。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进入新闻行业不久,对基层、对群众的了解还很有限。但是,我会一直秉着“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把稿子写进群众心间”的理念,始终以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老区行”活动是一次寻根之旅,让我获益良多,同时,这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牵挂,带着做好新闻的责任再次出发,到广阔的新闻天地中去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寻根,我一直在路上!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